在兴县,干豆面从不是单纯的食物,而是渗透在生活肌理中的日常。它不像宴席上的菜肴那般起眼,却在三餐四季里,成为当地人离不开的陪伴,藏着最实在的生活气息。
天刚蒙蒙亮,老城区的巷子里就飘起了干豆面的香气。张记面馆的老板娘已经忙开了,大铁锅里的水咕嘟作响,案板上码着刚切好的新鲜面条。陆续有食客进门,大多是熟客,不用多言,老板娘便知晓各自的偏好:“李大爷,还是酸菜卤,少盐?”“后生,加份肉臊子?” 粗瓷碗端上桌,热气腾腾的面条上卧着卤料,食客们低头扒拉,偶尔与邻座搭句话,声音混着吃面的呼噜声,构成清晨最鲜活的图景。对于兴县人来说,一碗干豆面下肚,才算开启了元气满满的一天。

农忙时节,干豆面更是农户们的 “能量补给”。吕梁山区的田地多在坡上,耕种收割全靠人力,忙活半天后,回家煮一锅干豆面最省事也最顶饱。农户们的做法更简单,面条煮好后,舀一勺自家腌制的酸菜,淋上点辣椒油,不用复杂的卤料,却能快速驱散疲惫。有时邻里互相帮忙干活,主人家总会端上一大盆干豆面,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就着蒜瓣,边吃边聊,食物成为联络感情的纽带。
到了秋冬季节,干豆面的香气愈发浓郁。街边的小店门口,常常能看到师傅在阳光下晾晒面条,金黄的面条随风飘动,透着自然的豆香。降温天里,进店点一碗热乎的干豆面,面条筋道,卤料醇厚,汤汁暖到胃里,浑身的寒气瞬间消散。孩子们放学回家,第一句话往往是 “妈,煮干豆面吗?”;外出务工的人归来,第一件事也常是找一家面馆,补上一碗心心念念的干豆面。这碗面,是乡愁的寄托,也是对生活的慰藉。
这碗豆面,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刻意的营销,却凭着与生活的紧密贴合,成为当地的美食符号。它出现在清晨的餐桌、农忙的间隙、寒冬的暖屋,见证着当地人的日常起居、人情往来。走进兴县,品味干豆面的滋味,实则是触摸最真实的生活质感,感受那份藏在食物里的、朴实而绵长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