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深度排查:逐段标记外壁破损区域(涂层剥落范围、混凝土裂缝宽度 0.1-3mm、钢结构锈蚀等级),检测筒壁平整度、含水率及表面附着物成分,分析腐蚀核心成因(大气腐蚀 /盐雾侵蚀 / 工业粉尘污染);
结构与工况适配:明确烟囱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 / 钢结构)、高度(30-80m)、直径(2-5m),结合厂区地理位置(沿海 / 内陆 / 工业区)、气候条件(年降雨量大 / 强紫外线),确定防腐体系选型;
合规标准对照:依据《建筑外墙涂料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制定 “基面整治 + 防腐涂层施工 + 细节密封” 一体化方案:基面处理:混凝土筒壁裂缝≤0.3mm 用环氧封闭剂封堵,>0.3mm 用聚合物砂浆修补;钢结构表面喷砂除锈至 Sa2.5 级,混凝土表面打磨至平整粗糙;防腐体系:选用 “环氧封闭底漆 + 环氧云铁中涂 + 氟碳防腐面漆”(耐盐雾≥1500 小时、附着力≥5MPa、耐候性≥15 年),沿海或高腐蚀区域额外增加聚脲弹性涂层;施工工艺:采用 “高压无气喷涂 + 局部手工补涂”,涂层总干膜厚度≥250μm(底漆≥80μm、中涂≥120μm、面漆≥50μm)。
2. 安全与技术准备隔离与警示:烟囱底部 30 米范围设置双层硬质隔离区,悬挂 “高空作业、禁止入内”“防腐施工、注意防尘” 警示标识,夜间布设红色警示灯;作业区域下方铺设防坠物防护棚与防尘网,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
作业设备保障:选用经检测合格的高空吊篮(配备双重防坠器、应急制动装置、防风稳定系统),所有施工工具(喷涂机、角磨机、打磨机)系挂安全绳;作业人员持高空作业证、涂装工证 “双证上岗”,岗前进行身体检查,排除恐高、高血压等不适宜高空作业的健康问题;
岗前培训与交底:开展专项培训,内容涵盖基面处理技巧、防腐涂层施工工艺、高空安全操作、应急逃生流程;技术交底时重点强调 “除锈等级标准”“涂料配比要求”“涂层厚度控制”“节点密封工艺” 等关键要点。
3. 材料与设备保障核心材料:环氧封闭底漆、环氧云铁中涂、氟碳防腐面漆、聚脲弹性涂层材料、环氧封闭剂、聚合物修补砂浆、中性清洁剂;
施工设备:高压无气喷涂机(压力 15-20MPa)、喷砂设备(风压 0.6-0.8MPa)、角磨机、打磨机、涂层测厚仪、平整度尺、含水率测试仪;
防护用品:全身式双钩安全带、防毒面具、耐溶剂手套、防尘口罩、防滑鞋、防冲击眼镜。
所有材料进场时核查出厂合格证与检测报告,抽样测试涂料附着力、耐盐雾性、耐候性及聚合物砂浆强度;提前调试高空作业设备与施工工具,储备备用材料与应急物资(急救箱、干粉灭火器、防暑药品),确保施工连续无中断。
二、施工过程1. 前期预处理:筑牢防腐基础表面清理:用高压水枪(水压 0.6-0.8MPa)冲洗外壁灰尘、工业粉尘、油污,顽固污渍用中性清洁剂擦拭,清水冲净后自然晾干;钢结构表面用钢丝刷清除浮锈,混凝土表面剔除松动风化层;
基面修复:裂缝处理:混凝土筒壁裂缝按等级分层处置,用环氧封闭剂或聚合物砂浆填充压实,养护 24 小时;平整度修整:用聚合物砂浆填补混凝土表面凹陷、孔洞,打磨凸起部位,确保筒壁平整度偏差≤3mm;除锈处理:钢结构表面采用喷砂除锈(铜矿砂粒度 0.5-1mm),彻底清除锈层、氧化皮、旧涂层,除锈等级达 Sa2.5 级,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40-70μm;
基面验收:检测基面含水率<10%、无油污、无松动附着物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 分层防腐涂层施工底漆施工:基面处理完成后 4 小时内(避免二次污染或锈蚀),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机均匀涂刷环氧封闭底漆,干膜厚度≥80μm;重点覆盖裂缝修复处、边角、焊缝等易腐蚀部位,确保无漏涂、流挂、针孔;底漆固化后(常温 24 小时)用砂纸轻轻打磨,去除表面颗粒杂质;
中涂施工:底漆打磨完成后,涂刷环氧云铁中涂,干膜厚度≥120μm;采用 “喷涂 + 滚筒补涂” 结合工艺,填补基面微小瑕疵,增强涂层厚度与抗渗性;中涂固化后(常温 24 小时)再次轻磨,确保基面平整光滑;
面漆施工:分 2 遍涂刷氟碳防腐面漆,每遍干膜厚度≥25μm,总厚度≥50μm;控制喷涂压力 15-20MPa,喷嘴与基面距离 30-50cm,确保涂层均匀光滑、颜色一致;沿海或高腐蚀区域,在面漆施工前增加 1 遍聚脲弹性涂层(厚度≥100μm),增强抗腐蚀、抗冲击能力;
节点密封处理:对爬梯支架、航标灯底座、筒壁接缝等部位,额外涂刷 1 遍底漆与面漆,用密封胶填充缝隙,确保无防护死角;爬梯、栏杆等金属构件与筒壁连接处,缠绕防腐胶带后再涂刷涂层,防止电化学腐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