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定制开发VS标准软件产品——供应链金融存货监管系统实施全攻略

“什么样的供应链金融监管系统能让银行金融机构认可我们的高技术实力支撑的服务?”“什么样的系统使用后能让1个员工做好原来几

“什么样的供应链金融监管系统能让银行金融机构认可我们的高技术实力支撑的服务?”

“什么样的系统使用后能让1个员工做好原来几个员工的工作?”

“什么样的系统使用后能增加业务量的同时还能减少综合管理费用的支出?”

“什么样的系统使用后能节省设备设施采购费用?”

好用的存货监管系统,通过库存跟踪、实时数据分析,以及预警机制等能帮助监管单位自身降本增项,能助力监管单位服务好金融机构和融资单位。

监管单位在用的存货监管系统从实施部署方式来讲,有两种——定制开发和标准软件产品。两者的实施流程、区别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1定制开发的系统

01 初步评估,明确需求(预计1周)

准确的需求定位是任何软件系统应用的起点。需要明确监管系统使用的重点是什么,比如跟踪存货?还是管理员工?或者服务于银行对接?这个阶段,召开跨部门会议,收集需求,通常一周内即可完成初步规划。

02 供应商甄选,技术对接(预计2-3周)

选择合适的系统供应商至关重要。考虑软件开发公司的行业经验及客户评价,建议选择开发过类似系统或者有标准系统的软件公司。评估已有系统的灵活性和二次开发的拓展性。签署合同后,双方技术团队紧密协作,确保系统与现有IT架构的对接。这一步,大约需时2-3周。

03 定制开发与测试(预计4-6周,可并行作业)

依据需求,定制开发部分采用小步快跑开发模式。每周或每两周交付可测试版本,平行推进用户测试,及时反馈调整,压缩整体周期至6周内。

04 培训与试运行(预计2周)

系统上线前,安排培训课程,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操作。选择部分业务线进行运行使用测试,为期1-2周,收集实操反馈,为全面使用做最后准备。

05 持续优化与迭代(持续进行)

根据业务运行情况,收集反馈,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和服务质量。一般2-3个月左右做一次功能升级,以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监管单位需要注意费用预算,因为定制开发的系统每一次功能升级供应商都是需要投入人力开发的,你需要为此而付费。

** 注意事项

① 明确里程碑与责任:

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负责人,确保任务分配清晰,责任到人。

② 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进度汇报会,及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③ 采用成熟模块:

尽可能采用供应商成熟的模块,减少定制开发量,缩短周期与成本。

2标准软件产品

SaaS模式的存货监管系统,以其灵活性、易用性和即时性著称。无需复杂的定制开发,即购即用,快速实现数字化管理。

01 需求分析与系统选型(预计1-2周)

明确业务需求依旧是首要任务,同定制开发模式。采购成熟产品就需要考察市面上的软件产品,关注其功能是否贴合你的需求。通过试用、在线演示等方式,快速锁定几款备选方案。这一阶段,通常1-2周即可完成。

02 数据迁移与系统配置(预计1周)

一旦选定系统,接下来是数据迁移与初始设置。软件产品供应商都会提供数据导入和详细的配置指南,帮助监管单位快速将现有数据导入新系统。同时,根据业务流程进行系统配置,如设置权限、通知规则等,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周。

03 员工培训与模拟运行(预计1周)

系统上线前,组织员工参加在线培训课程,掌握系统操作。选取特定时间段或业务场景进行实战演练,确保团队能够熟练使用。这一阶段,一般1周内完成。

04 正式上线与持续优化(即时启动,持续进行)

SaaS系统的魅力在于即时启动,自动升级无需额外投入。初期,密切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标准软件产品供应商一般会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与更新,确保为了供应商本身的市场销售目标而不断发展持续优化。

** 注意事项

① 选择经验丰富供应商:

优秀的供应商能提供详尽的迁移计划和专业的客户服务,大大降低实施风险。

② 强化内部沟通:

确保各部门间信息畅通,提前规划系统切换期间的工作预案,减少过渡期的不适应。

③ 利用周末或非高峰时段:

选择业务低谷期进行数据迁移和系统切换,最大限度减少对日常运营的影响。

无论是选择定制开发还是标准软件产品,关键在于找到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

选择正确的路径,结合持续的优化和迭代,不仅能够提升操作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增强监管单位与金融机构和融资单位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