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内斯堡的峰会现场,空气里都飘着股不一样的味道。
法国总统马克龙站在台上,一句话砸下来,让在场的外交官们都静了:“G20怕是要走到头了。”
这话不像外交辞令里的套话,带着点破釜沉舟的直白,瞬间就成了全场最炸的话题。
不是说G20不重要了,它还是占着全球85%的GDP、三分之二的贸易量,还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
可马克龙的意思很明确:“想凑在一张桌子上解决那些绕不开的大危机,现在看来真的太难。”
他没明说,但谁都知道,他指的是那个缺席的座位——美国的位置。

这次G20放在南非办,本身就透着股信号。这是非洲第一次接下主办权,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开口就没绕弯子,说要让全球南方的声音被听见。
可美国偏不配合,美国直接说不来了,还提前给南非发照会,放话“没我同意,别想发什么成果文件”。
更有意思的是后续,美国明年要当轮值主席国,交接仪式本该郑重其事,结果只打算派个大使馆的临时代办来。
南非想都没想就拒了:“你都不来参会,哪来的资格谈交接?” 这话硬气,却也戳破了G20藏了很久的裂痕。
马克龙敢说G20“步入周期终结”,不是空穴来风。这位之前骂过北约“脑死亡”的领导人,好像总爱点破那层窗户纸。
他在会上反复提,“得找到几个真能达成共识的事,不然这机制就悬了”。可问题是,连坐在一起的人都凑不齐,谈共识更像空谈。
但另一边的变化,倒比G20的僵局更值得看。

南非办峰会这事儿,本身就是个注脚——全球南方不再只是听着的人了。金砖国家一个个往上走,新兴市场的经济比重蹭蹭涨,反观G7,GDP份额从上世纪快50%跌到了30%,人口连世界10%都不到。这组数字背后,其实是全球经济的重心在悄悄挪位置。
那些以前跟着走的国家,现在都在找新方向。
和中国、俄罗斯、印度搞好贸易关系,不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成了不少国家的选择。
他们想要的不是谁来主导,而是更公平的合作——这大概就是拉马福萨说的“全球稳定的关键”。
这里头,中方的角色很显眼,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年9月提的全球治理倡议,把“主权平等”“多边主义”这些词落到了具体想法上,不少国家都觉得说到了点子上。
就像中非合作这些年,不是喊口号,是真的帮非洲建项目、提能力,慢慢让国际社会没法再忽视非洲的议程。
现在的局面其实很清晰了,就摆在台面上。要么,那些传统发达国家接受多极化的现实,好好坐下来改改规则;要么,全球南方就自己搭台子,把金融、贸易的新路子走通。

马克龙最后还在提醒,“得拿出真行动,不然这论坛就没人来了”。可美国空着的座位就在那儿,像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