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荷兰方面突然释放出寻求与中方会面的信号,意在商讨解决安世半导体陷入的“僵局”。这一转变耐人寻味——此前荷兰明明与美国联手干预安世半导体事务,如今却主动抛出协商橄榄枝,背后的考量引发外界诸多猜测。而这场围绕芯片企业的博弈中,一直推动盟友对华施压的美国,是否能成为最终的最大赢家,也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事情的起因要从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说起。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提到,荷方行动的目的是防止安世前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将业务及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但在中方看来,这更像是荷兰与美国联手对中国企业正常运营的干涉。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企业,其芯片产品在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中国汽车制造商对其芯片需求不小,荷美联手的干预行为,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正常发展,也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不确定性。

荷兰此时释放协商善意,说到底是现实利益的考量。一方面,安世半导体的业务与荷兰本土经济息息相关,长期陷入僵局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波及荷兰的就业和产业发展。荷兰作为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参与者,既不想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也不愿因过度跟随美国而损害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需求对荷兰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若因安世半导体问题导致中方采取反制措施,荷兰相关企业将遭受不小损失。卡雷曼斯坦言“中国汽车制造商同样需要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其实就是在暗示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协商解决才是双赢之道。

更关键的是,荷兰不想完全被美国绑在对华强硬的战车上。近年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不断施压盟友采取限制措施,荷兰在光刻机等领域已多次做出妥协。但这次安世半导体事务涉及到具体的企业运营和市场利益,荷兰若一味听从美国指令,可能会让自身经济利益受损。因此,主动与中方协商,既是为了打破当前僵局,也是在向美国传递信号——荷兰不会无底线牺牲自身利益来配合美国的战略。

那么美国会成为最大赢家吗?从短期来看,美国通过施压荷兰干预安世半导体,似乎在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长远来看,美国的这种做法正在不断消耗盟友的信任。荷兰此次主动寻求与中方协商,就说明盟友已开始权衡自身利益,不再对美国言听计从。而且,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研发步伐不会因外部干预而停止,美国的封锁反而会加速中国产业链自主化的进程。一旦中国在半导体关键领域实现突破,美国所谓的“遏制优势”将不复存在。

当前,荷兰外交官已在积极斡旋,卡雷曼斯也计划几日内与中方主管官员会面,此事还上升到了最高层级讨论,这意味着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对中方而言,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核心诉求;对荷兰来说,在中美之间找到利益平衡点,避免自身利益受损是关键。这场协商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安世半导体的未来,也将影响中荷在科技和经贸领域的合作走向。
总的来说,荷兰释放协商善意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而美国想通过施压盟友来遏制中国的企图,终究难以长久。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供应链早已深度融合,任何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做法都不符合时代潮流。只有坚持对话协商、互利共赢,才能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解决安世半导体僵局的唯一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