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宋朝皇室子弟,在元朝当官,为元朝效命,他还把元朝皇帝忽必烈当作伯乐,把自己比喻为千里马——说实话一笑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但他的书画水平也确实高,高到让人无法忽视——没错,一笑说的就是赵孟頫。
话说元朝忽必烈为了稳定民心,绞尽脑汁搞“人才引进”——把南方文人请到北方当官。赵孟頫这位宋朝皇族后裔、文坛领袖、艺术天才就被强行“请”进了元大都。
忽必烈为了“千金买马骨”,树立“爱才”典范,甚至想让赵孟頫进中书省(相当于元朝“国务院”),结果被元朝贵族们阻拦。事虽未成,但赵孟頫感动得不行,从此开启了疯狂画马模式,以自喻自己这匹千里马终于遇到伯乐了。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他画马的代表作《人骑图》。
赵孟頫的《人骑图》画了一位穿红袍、戴乌帽的男子骑着一匹棕色骏马。
它是赵孟頫43岁时所作,这时候赵孟頫已经从北京回到吴兴,正是全身心投入书画之道,“追摹古意”的时段。
赵孟頫从小就喜欢画马,6岁时看见唐朝画马名家韩干的3卷真迹,一下子就着迷了。现在经过多年的潜心苦练,又在北方见到了很多唐朝的真迹和摹本,眼界打开了,手法也熟练了,觉得“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于是“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笔墨”。
其实宋朝人物画、鞍马画没有赵孟頫说的这么不堪,至少李公麟就不比韩干差。
但赵孟頫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要与“旧宋”做切割,就得这么说啊!
而且人家还真有本事这么说。
赵孟頫用铁线描和游丝描勾勒人物与马匹,线条细劲秀润,既有唐代韩干的“马王风骨”,又融入了文人画的清雅,很好的表现出了作者“作画贵有古意”的主张。
画中马鬃被刻意修剪成“三花马”样式(唐代贵族风尚),但鬃毛稀疏朴素,不加繁复装饰——这暗藏了赵孟頫的“反内卷”思想:“真正的千里马,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头衔。”
(注:唐代宫廷会用“三花飞凤”等印记标榜良马,而赵孟頫的马却素面朝天,颇有“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意味。)
画中红袍男子被后世解读为赵孟頫的“汉服混搭自拍”——他头戴宋代官帽(乌纱)、身着唐代红袍(朱衣),以此表明自家传承。
赵孟頫还在画上自题“此图不愧唐人”,这更是“凡尔赛式谦虚”,一边夸自己学唐成功,一边暗示“宋人画马不如我”。
乾隆皇帝就自诩为赵孟頫的知己,在画上题诗:“神骏固难识,识矣贵善御”,直接点破赵孟頫的隐喻:马是千里马,人是明主,但千里马能否施展抱负,全看“御马术”。而且他还在画上疯狂盖章8次,连空白处都塞满了他的题诗和印章,简直就跟咱们门外的小广告似的,无非在夸赵孟頫画技高超的同时,也暗示自己是识才的“当代忽必烈”。
所以,现在你看《人骑图》,不仅仅是看他的艺术价值,还得看到里面蕴含的古代文人命运的“职场寓言”。
当“千里马”被迫效命于新朝,他的才华便成了最锋利的双刃剑。忽必烈的“千金买骨”能收买人才,却收买不了历史对气节的评判。而今天我们凝视这幅画时,看到的早已不是一匹马或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文人用笔墨写就的生存哲学:在妥协中坚持,在蛰伏中等待,在艺术里完成对命运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