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中国吃辣第一省?
从四川重庆火锅遍布天下,到贵州老干妈扬名海外,再到湘菜馆开疆拓土……辣椒,这种并非中国本土的作物,自明朝从美洲传入后,已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饮食版图。
甚至有人说,“近代中国最吃辣的地区,也正是中国革命最如火如荼的地方。”改革开放之后,辣椒更随经济发展辐射全国。那么,究竟哪个省份能问鼎“吃辣之王”的宝座?

贵州:被酸味掩盖的“吃辣大佬”
辣椒能在中国扎根,贵州堪称“第一推手”。这与当地一段辛酸历史紧密相关——极度缺盐。
在古代贵州,五六十斤大米才能换一斤盐,许多贫苦农民一年到头都吃不到盐,故而留下了“要吃盐,过大年”的老话。正是这种极度的匮乏,迫使贵州人民寻找一切代盐的下饭之物,例如“以酸代盐”,发展出酸汤、腌菜;或是“以碱代盐”,用草木灰增添咸涩味。
清乾隆年间,辣椒传入贵州,立刻成为天赐的救星。各种吃法应运而生:油辣椒、糟辣椒、糊辣椒、辣椒面、泡椒以及繁复的辣椒蘸水。贵州人对不同辣椒对应不同菜式的讲究程度,堪称独步天下。
虽然“酸辣”的标签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吃辣的硬实力,但贵州,无疑是吃辣界一位深藏不露的宗师。

川渝:善于“营销”的面子选手
川菜馆风行全国,麻辣火锅更是无人不知。但若在吃辣第一梯队内部比拼,川渝可能得要“退避三舍”了。当地朋友在被辣到时,常会补上一句:“我们最擅长的是吃麻。”
这恰恰点出了川渝之辣的灵魂——麻辣。这种风味基因,早在辣椒传入前就已孕育。巴蜀之地自古盛产花椒,当地人“尚滋味,好辛香”。当辣椒传入后,本地的花椒与之“强强联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麻辣风味。
尽管有评论认为火锅缺乏烹饪技巧,但其能被全国人民用舌头投票选出,登堂入室,本身就证明了这种麻辣魅力的强大。
湖南:全省皆猛的“尖子班”
如果说其他省份的辣还有层次之分,那么湖南则是一个“全员优等生”的吃辣尖子班。省内各地对辣椒都有着近乎统一的狂热,辣得均匀,辣得凶狠。
湖南人的性格也与辣椒特性不谋而合:“不怕死,耐得烦,吃得苦,霸得蛮”。在当地,辣椒不仅是调料,本身就能成菜。有句话说得好:“四川人拿辣椒当调料,湖南人拿辣椒当菜。”这种深入骨髓的辣,一定程度上也是工农阶级饮食文化的代表,正如当地所言:“辣子是咱穷汉子的肉。”

江西:低调的“终极大魔王”
当湖南、贵州、四川争论不休时,江西可能会默默地说:“都讲完了?那我简单说两句。”
江西的吃辣分布很像一个“普通班里的天才班”。由于文化多元,省内饮食习惯差异很大,例如赣州部分地区并不嗜辣。但一旦涉及核心吃辣区,其战斗力极为惊人。民间常言道:“南昌不太行,萍乡要你命。”
在别处是“辣椒下饭”,在萍乡等地,堪称是“饭下辣椒”。至于到底有多辣,只能亲身前往体会,或者听听当地朋友如何定义他们的“微辣”。
结语:辣无第一,适口者珍
吃辣这件事,带有极大的地域性和个体差异。在最能吃辣的地区,也能找到不能吃辣的人。非要为湖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排出一二三来,难免有“强行拉仇恨”之嫌。
这场关于辣的终极Battle,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味蕾都有自己的投票权。那么,在你心中,谁才是真正的吃辣第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