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系统,作为业务数字化的具象表现,正在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
供应链金融监管行业也不例外。在没有系统之前,我们的监管工作依赖于传统的人工记录和现场检查。有了软件系统后,我们通过系统来交换信息,留痕、规范,这就是业务数字化后的最大变化。在系统使用后,我们可能会听到“不好用”的抱怨。这可能是因为系统的复杂性,或是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熟悉的工作方式。但这些抱怨背后,往往隐藏着对新事物的恐惧和对旧习惯的依恋。那么,如何选择适合的监管软件系统呢?今天我们来聊下最基本要避免的3个“坑”。这三个坑,随便碰到一个,就是白买浪费了钱。
1第一个坑:IoT平台的误区

现在很多监管单位在日常业务中会用到一些高科技的物联网设备,设备的数据查看和设备管理就使用设备厂家提供的IoT平台。
IoT平台管的是设备,看的是设备的数据,而我们供应链金融监管管的是动产存货,要通过综合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监管工作状态、风险告警等。
IoT平台的设计初衷与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并不匹配。
避坑指南:关键在于需求匹配。
在选择系统时,首要任务是明确你的监管目标是什么,列出现在管理中碰到的问题;
列出你想要什么功能,并列出你为什么想要这个功能,曾经碰到了什么事情才想要这个功能?
我提到列功能,但是实际我的重心在后面——为什么想要功能,碰到什么事情了?
这其实也是问题。
所以,要跟系统供应商聊聊,不聊功能聊问题,聊聊这些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寻找那些专为供应链金融监管设计的系统,有这个行业经验的,他们会更懂你的问题,帮你解决问题。
2第二个坑:专业不对口的尴尬

有的监管单位会选择ERP或WMS系统来做存货监管,但是实际使用中就会觉得怎么A问题解决不了、B功能缺失要找替代......难以完全贴合我们行业的独特需求。
为什么?
因为ERP和WMS的核心在于优化库存管理、生产计划和物流执行,侧重于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而供应链金融监管的核心在于对存货流动性的实时监控、快速反应机制、与金融机构的实时数据共享。
两者的侧重点和目标用户群体存在本质区别。
避坑指南:必要的监管模块
最佳的解决方案是选择专为供应链金融监管设计的系统。
如果在用ERP或WMS,可以咨询系统供应商能否进行定制化改造,增加必要的监管模块。
在选型时,优先考虑那些已经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成功案例的软件供应商,他们的产品往往更贴近行业实际,能够快速适应并解决行业特有问题。
3第三个坑:功能过度膨胀

坑指南:分步实施,注重实用性
在我们这个行业上软件系统,尤其是刚开始使用系统来监管管理的时候,一定要详细分析公司的业务流程和需求,分步走。重点是落地性,也就是能解决你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就已经很有实用性了。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就把所有功能都囊括进来。比如说,先解决最核心的人工巡检追溯问题,随着业务发展,再逐步迭代升级系统功能。这样既能避免浪费钱,又能让系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4总结
供应链金融监管单位选择数字化系统软件,就像挑选一双合脚的鞋子,不仅要外观吸引人,更重要的是穿起来舒适,能带你走得更远。
因此,深入了解自己的业务需求是第一步,其次,保持对技术的审慎乐观,不盲目追求新技术,而是在其能带来实际价值的地方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