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现在估计挺后悔的,后悔什么?她后悔的不是加入国民党,也不是竞选主席时缴纳的那笔高额保证金,而是发现自己变成了“维持现状”的代言人,渐渐远离了最初两岸统一的初心。 起初,郑丽文加入国民党,那可是带着一股劲儿的。她在竞选国民党主席时,言辞激昂,大谈要粉碎“台独法西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创两岸和平百年基业,好多人都被她的这番热血表态打动,以为国民党这下能在两岸统一这件事上迈出大步伐。 刚当选那会,大家对她充满期待。年轻党员想着,终于来了个敢打破常规的,说不定能把国民党带出暮气沉沉的状态;基层群体盼着,她能带着国民党跟民进党硬刚,别再受欺负;军系党员也觉得,她“军二代”的家世靠谱,能撑得起局面。 可现实却给了大家重重一击。在党务改革上,她想给年轻党员更多机会,提议35岁以下党员可参选中央委员,结果被党内那些老资历的人联名反对,说她坏了规矩。她撤换不作为的副秘书长,对方还哭诉她过河拆桥,让她在党内处境尴尬。 面对民进党,她原本说要让对方知道国民党的厉害,可第一次质询就被怼得不知所措。被问到是否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时,她那支支吾吾的回答,让人大跌眼镜,“我是台湾长大的中国人”,这话说出来,瞬间被民进党抓住把柄,台下嘘声一片,她的气势一下子就没了。 在两岸交流问题上,她本想借着自己“由绿转蓝”的特殊身份,推动两岸统一。可党内大佬们一听谈统一,纷纷跳出来反对,说这是自寻死路,会被民进党扣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基层党员也会流失。她偷偷和大陆智库通电话谈交流,结果被匿名举报,吓得再也不敢轻易提及“统一”。慢慢地,她就成了“维持现状”的代言人,曾经的豪言壮志,都被现实一点点消磨。 现在的她,每天在办公室对着“反独促统”的标语发呆。为了团结党内,她得和那些“台独基本教义派”党员握手言和;为了避免冲突,对民进党的挑衅只能小打小闹地抗议;为了保住党产,甚至同意把部分资产托管给第三方机构,而这机构说不定还被民进党把控着。 她从一个满怀理想,想要改变国民党、推动两岸统一的人,变成了如今小心翼翼维持现状的主席。她的经历,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台湾政坛乱象的写照。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环境里,初心太容易被现实吞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