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加坡,怕是真的坐不住了!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正在一步步砸掉他们端了几十年的金饭碗! 这几十年它能把日子过成 “东南亚小富豪”,全靠马六甲海峡这道天然 “收费站”,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全球贸易的 “中间商天花板”。 要知道新加坡的批发贸易业占 GDP 比重高达 21.14%,再加上配套的运输仓储,直接撑起了近 29% 的经济盘子,说白了就是靠 “过手钱” 发家 —— 中国从泰国拉橡胶、老挝运木材,得先把货卸到新加坡转船。 国内的家电、服装要卖到欧洲,也得在新加坡算清账、加好油,每一个环节它都能抽成,简直是躺着赚钱。 但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哪里能容忍一直被中间商赚差价。首先在能源这条命脉上就动了真格,以前中国 80% 的石油进口都得挤马六甲海峡,每天经这里运到中国的油气就得占全球份额的 50%,新加坡光卖船用燃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可现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彻底打破了这个垄断,中国援建的这个深水港就在霍尔木兹海峡门口,波斯湾的石油运到这直接走管道进中国,路程一下省了 85%,成本降得肉眼可见,更关键是不用再看新加坡的脸色。 更狠的是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一条条建起来,2024 年数据显示中国油气进口国从 33 个增到 55 个,马六甲的分量早就不如从前了。 货运通道上的突破更让新加坡揪心。以前从东南亚运货进中国,哪怕是泰国的大米、越南的水果,都得先绕去新加坡中转,毕竟那里有 250 多条航线连着全球。 可中老铁路一通车,情况全变了,2025 年这条铁路的货运量还在噌噌涨,老挝的矿产、泰国的橡胶直接从昆明入关,比海运快了半个月,成本省了近三成,谁还愿意多花冤枉钱经新加坡周转? 更打脸的是全球第二大海运公司长荣集团,直接把中转码头从新加坡搬到了马来西亚丹绒港,就因为马方收费比新加坡便宜一半,每年能省 600 多万美元,这可是新加坡曾经攥在手里的大客户。 金融这块 “肥肉” 也被中国悄悄分走了。新加坡以前靠着离岸金融中心的身份,攥着东南亚的贸易结算权,中国和东盟做生意都得经它的手换汇记账。 可现在人民币跨境结算直接釜底抽薪,2024 年中马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超 3000 亿元,同比涨了 29%,东盟整体的人民币结算占比都升到了 24%。 更厉害的是数字人民币直接进场,中新之间的新能源汽车贸易都开始用数字人民币结算,结算周期从几天缩到 4 小时,成本降了 60%,新加坡的金融手续费自然就赚少了。 要知道新加坡金融保险业占 GDP13.05%,这些钱可是它的重要收入来源。 最让新加坡慌的是,中国的布局根本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全方位的 “去中间化”。北极航道开始商业化后,欧亚航线能省 40% 路程,这更是直接挖了马六甲的根;印尼的雅万高铁、泰国的中泰铁路建起来,整个东南亚的陆路网络连成片,海运中转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少。 世界银行早算过账,中国 GDP 放缓 1 个百分点,新加坡就得跌 1.6 个百分点,现在中国自己打通了通道,不再需要这个 “中间商”,新加坡能不急吗? 2023 年新加坡 GDP 已经有点波动,批发贸易业增长放缓,曾经的金饭碗被一点点敲出裂痕,它能坐得住才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