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当日本剑豪遇到美式居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瓜岛战役中,瓦尔特·麦基尼陆战队排长

当日本剑豪遇到美式居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瓜岛战役中,瓦尔特·麦基尼陆战队排长巡逻时就突然和一个日本军官遭遇,直接脸贴脸的那种。于是乎,日本军官以最快的速度拔刀往头上劈砍下去。 说起二战太平洋战场上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总有那么几件事儿让人觉得历史有时候比电影还夸张。瓜岛战役打得那叫一个惨烈,美日两军在那块热带小岛上拉锯了半年多,从1942年8月一直拖到1943年2月,双方扔进去的兵力和船舰堆起来能绕地球一圈。美军这是头一回在陆上反击日军,登陆的时候还挺顺利,很快就抢了日军正建的机场,改名叫亨德森机场。可日军不服气,派兵增援,结果补给线被美军海军掐得死死的,岛上日军饿肚子、得病、打仗,三样全齐,伤亡数字高得吓人,总共三万多日军扔进去,一万四千多直接阵亡,九千多病死,活下来的也大多撤退时瘦成皮包骨。美军这边也损失不小,一千多阵亡,四千多伤,但工业底子厚,补给跟得上,慢慢就把日军耗趴下了。这场仗不光是兵力拼杀,更是后勤和意志的较量,日军高层还死抱着“精神至上”的老一套,指挥一塌糊涂,导致前线士兵白白送命。 在这堆血肉模糊的记录里,有个小插曲特别扎眼,就是瓦尔特·斯托弗·麦基尼和一个日本军官的近身过招。麦基尼这人,本不是那种天生扛枪的料,他1910年10月生在华盛顿特区,家里是路易斯安那的商业世家,祖上几代人靠塔巴斯科辣酱厂发家。那辣酱是曾祖父埃德蒙·麦基尼内战后捣鼓出来的,用塔巴斯科辣椒发酵而成,辣得人直吐舌头,但销路好,很快就成了美国餐桌上的常客。麦基尼小时候在华盛顿念书,中央高中毕业后,又去弗吉尼亚的夏洛茨维尔读了两年大学,主修工程。1931年,他先加入弗吉尼亚国民警卫队,玩起了射击队,练得一手好枪法。四年后,转到海军陆战队预备役,当上少尉,还当了预备役射击队的队长。平时他没闲着,干过大陆石油公司的工程师,帮着设计设备啥的,挺接地气的职业。 1940年,叔叔一死,家族企业缺人手,麦基尼就回路易斯安那接班,先从底层干起,学着管工厂。想想看,这家伙一边盘算辣椒收成,一边练枪,日子过得还挺平衡。珍珠港事件一炸,1941年12月,他立马被征召,进海军陆战队军官学校补课,学两栖登陆和火力协调。1942年5月,他随第1海军陆战师第5团上船,8月7日跟着大部队登陆瓜岛。那时候他32岁,已经是中尉,带B连执行官。瓜岛上热得像蒸笼,丛林密不透风,士兵们扛着M1步枪和汤姆逊冲锋枪,边打边挖壕沟。麦基尼的连队负责守海岸线,经常巡逻监视日军动静。他这人办事稳当,部下都服气,8月下旬一次突击日军机枪阵地,他冲在前面,扔手榴弹炸窝点,还背着伤员撤退,头部挨了重击,但硬扛下来。这事儿让他拿了海军十字勋章,表彰他“在敌火下表现出非凡勇气”。 巡逻那天是9月的一个下午,麦基尼带队沿岛中部小路走,目的是摸清日军位置。队伍刚转过一处灌木,突然间和一个日军军官撞了个满怀,俩人离得就几步远。那军官一看就是老手,军服褪色但肩章金边闪亮,腰上别着军刀,刀鞘上刻着日文标记,估计是本土剑道教头的货色。日军军官没二话,右手一按刀柄,刀刃刷地出鞘,带着啸声直劈麦基尼脑袋。麦基尼反应快,左手撑地稳住身形,右手同时拔出腰间的M1911A1手枪,那枪是柯尔特经典,7发弹夹,他扣扳机就是一梭子。第一枪打中军官胸口,第二枪肩部,第三枪腹部,鲜血溅了一地。军官胳膊没软,刀还是落下来,砸在麦基尼的M1钢盔上。那钢盔是合金冲压的,重1.36公斤,边缘厚实,本来能挡弹片,但这刀砍得狠,盔顶凹进去一道深痕,足有十厘米长,钢板都变形了,冲击直传头骨,麦基尼眼前一黑,昏了过去,手里枪还扣着,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发全打光,军官身上多出几个弹眼,踉跄倒地,刀掉泥里不动弹。 整个过程就几秒钟,枪声一响,麦基尼的士兵冲上来,看到连长倒着,军官毙命,钢盔上的刀痕清晰可见。那军官的刀法准头高,砍得这么深,绝对不是随便练练的水平,日军军官里不少人从小习剑,这家伙很可能在本土当过师范,战场上还指望这手绝活救命。士兵们赶紧抬麦基尼回指挥所,军医检查,说是脑震荡,没大碍。麦基尼醒来没几天,就爬起来继续干活,这次事儿让他升了少校。日军那边,补给跟不上,军官死一个少一个,岛上部队越来越靠“鼠运”——夜里用驱逐舰偷偷送点人粮,但效率低得可怜,一船只能拉一千人,粮食更少。美军海军渐渐占上风,萨沃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一场接一场,日军丢了航母、巡洋舰,飞行员也耗光了精英。瓜岛上,日军从一木支队九百多人全灭开始,就一路溃败,川口支队五千人也栽了,饿肚子成了家常便饭,士兵啃树皮、抓虫子,病死的一抓一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