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宁战

1948年,日本人砂原惠改名换姓化名张荣清,并谎报中国国籍,加入解放军,在辽宁战役中屡次立功,参加抗美援朝,但不久之后他的身份暴露了。说起砂原惠这个人,得从头捋一捋他的来龙去脉。这家伙1933年出生在日本九州福冈县,那时候日本正忙着搞侵华扩张,他的爸妈是典型的普通日本人,父亲在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干矿物技术活儿。1938年,父亲工作调动,一家子就打包行李跑到中国东北,先在大连落脚,后来又转到辽宁阜新,住进了日本人聚居的封闭区。 说真的,砂原惠小时候在阜新的日子,其实挺割裂的。封闭区里全是日本人,学校教的是日语,学的是日本的课本,连说话都得守日本的规矩,可一走出封闭区,就能看到被日军欺压的中国老百姓,能听到他们的叹气和抱怨,只是那时候他年纪小,根本不懂这背后的恩怨,只知道爸妈总叮嘱他别跟中国人走太近,说外面“不安全”。他跟着父亲学过不少矿物和机械的基础知识,不是刻意培养,就是平时父亲干活他在旁边看、跟着学,没成想这些本事后来竟成了他立功的资本。1945年日本投降,他才12岁,一家子瞬间慌了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解散,父亲没了工作,想回日本却买不到船票,就算买到了,也凑不齐一家人的路费,只能留在阜新,挤在以前的封闭区里,靠捡破烂、打零工勉强糊口。 没人知道他当初报名参军时,心里有多慌。1948年解放军在阜新招兵,他看到部队里的战士不抢老百姓的东西,还帮着挑水、种地,跟以前凶神恶煞的日本兵、欺压百姓的国民党兵完全不一样,心里动了心——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年,早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也想做点正经事,不再过颠沛流离的日子。可他知道自己是日本人,怕人家不收,甚至怕被当成“汉奸”“残余鬼子”抓起来,就偷偷改了名字,叫张荣清,谎称自己是辽宁本地孤儿,父母早就去世了,就这样混进了解放军队伍。 你可能想不到,他立功不是靠打仗多勇猛,而是靠手里的技术和一口流利的中日双语。辽宁战役(也就是辽沈战役)打阜新的时候,部队的枪械、通讯设备经常因为连日作战出故障,修械班的战士忙不过来,他主动站出来,凭着跟着父亲学的机械知识,硬生生修好了三挺重机枪、两台电台,要知道那时候缺技术人员,一台电台坏了可能就断了前线和后方的联系,他这一手直接帮部队稳住了通讯,立了个三等功。还有一次,部队俘虏了一批国民党的技术兵,其中有两个曾在伪满洲国的工厂干活,只会说日语和少量中文,沟通根本跟不上,砂原惠主动当翻译,不仅问出了敌军的装备部署,还说服这两个技术兵加入了解放军,又立了一次功。 抗美援朝一开始,他跟着部队入朝,因为懂日语,被安排在前沿阵地做翻译和情报工作,主要负责监听敌军的日语通讯、翻译俘虏的口供。有一次,他截获了一段美军和南朝鲜伪军的日语联络信号,快速翻译成中文,上报给指挥部,部队提前摸清了敌军的偷袭计划,设下埋伏,打退了敌军的进攻,还缴获了不少装备,他又一次受到了表彰。可越往后,他心里越不安,总怕身份暴露,平时说话做事都格外谨慎,连做梦都怕说出日语。 身份暴露其实挺偶然的,1951年冬天,部队在后方休整,来了一批从日本遣返回来的中国侨民,其中有一个老人是当年阜新日本封闭区的邻居,一眼就认出了他,私下里跟部队的指导员说了这事。指导员一开始不信,找他谈话,他一开始还嘴硬,直到指导员拿出了侨民的证词,又问起他日本家里的细节,他才绷不住,一五一十说了实话,包括自己的真实姓名、出生地、父亲的工作,还有改名参军的原因。 他以为自己肯定要被处分,甚至会被遣送回日本,毕竟他谎报了国籍,隐瞒了身份。可部队调查后发现,他从参军到现在,没做过一件对不起解放军、对不起中国的事,反而屡次立功,打仗的时候也从没退缩过,而且他确实是普通日本侨民的孩子,没有参与过侵华战争,最后不仅没处分他,还保留了他的军籍,只是把他调到了后方的情报翻译部门,专门负责处理日语相关的情报资料。 后来他一直在部队做翻译和技术支援工作,抗美援朝结束后,他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经过审批终于如愿,还娶了一位中国姑娘,在辽宁定居下来。晚年的时候,他经常跟家里人说,自己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当年选择加入解放军,虽然一开始隐瞒了身份,但他用一辈子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真心,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侵略者,他只想做一个对中国有用的人。 现在回头看,砂原惠的故事挺让人感慨的,战争年代,很多普通人都被卷进了时代的洪流里,他没有选择跟着日本的侵略者作恶,反而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本事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出力,这一点真的难能可贵。不过也得客观说,当年解放军招兵时,因为战后局势混乱,身份审查确实不够细致,这也是他能顺利化名参军的原因,但这不是苛责,毕竟那时候条件有限,能吸纳有本事、有真心的人加入,本身就是部队的包容。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以国籍论好坏,关键看一个人做了什么,那些为正义、为和平付出的人,不管来自哪里,都值得被尊重。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