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38年,台儿庄战场,18岁女护士正要抢救负伤连长,日军竟抢先将其刺死!少女怒

1938年,台儿庄战场,18岁女护士正要抢救负伤连长,日军竟抢先将其刺死!少女怒拎石块砸向日军,却不知这一怒让她永远留在了异乡。 2004年,江苏徐州陈塘村农田。 参天柳树下,村民小心开挖土坟。锈蚀军扣露出泥土,一缕麻花辫发丝残存。在场的人,全都落泪。 这个被村民守护66年的 “无名女英雄”,要回湖南故乡了。 这一切,得从1938年台儿庄战场说起。 1938 年 5 月,台儿庄战役正酣。台东十八里铺阵地,国军第 22 军将士与日军殊死搏斗。 18岁的刘守玟是战地护士,背着急救包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她脸上沾满尘土,护士服被鲜血染透。 一名连长倒地呻吟,刘守玟立刻冲过去。 日军士兵绕过战壕,端着上刺刀的步枪,直刺连长腹部。连长闷哼一声,鲜血喷涌,眼睛瞬间失去光彩。 刘守玟是长沙女子中学学生,瞒着家人参军。见此情景,她忘了医护职责,只剩怒火。 她放下急救包,弯腰抓起一块碗口大的石头。趁日军转身,她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对方后脑。 日军惨叫着扑倒在地。刘守玟没停手,双手紧握石块,反复猛砸日军头颅,直到对方没了动静。 后来,人们在她的遗信里看到:“这是我第一次杀人,但杀的是侵略者,我不后悔!” 刘守玟瘫坐在地喘息时,一颗流弹从背后穿透她的胸膛。日军以为她已死,没补刀就匆匆离开。 不知过了多久,陈塘村 28 岁的陈大嫂路过阵地。她听到微弱呻吟,冒着危险,把还有气息的刘守玟背回了家。 刘守玟被安置在东屋土炕。她从昏迷中醒来,看着床边的陈大嫂,虚弱地问:“大嫂,我还能活多久?” 陈大嫂端来温热的鸡汤,红着眼眶说:“大妹子,放心养伤,我一定救你。” 刘守玟轻轻摇头。她在长沙女子中学学过医,知道子弹击穿了肺部,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又缺医少药,生命只剩最后几个时辰。 18 岁的她,最牵挂的是湖南汉寿的父母。 她颤抖着从贴身布袋里掏出四样东西:染血的信、泛黄的校园照片、两块银元、一把匕首。 匕首是父亲临行前送的,用来防身。 “大嫂,这两块银元你收下。” 她声音越来越弱,“麻烦把信和照片寄给我父母。我瞒着他们参军,没能尽孝。这张照片是中学操场拍的,让他们看到,就当我回家了。” 陈大嫂紧握她的手,含泪答应:“你放心,拼了命我也帮你找家人。” 当晚,刘守玟在断断续续的 “妈妈,我想回家” 呓语中,永远闭上了眼睛。她的笑容,定格在 18 岁。 日军很快逼近陈塘村。陈大嫂来不及寄信,把信物藏在秫秸夹墙里,带着家人逃难。 几个月后返乡,房子漏雨导致信件受潮,字迹模糊得认不出。只有照片和匕首还能看清。 此后几十年,陈大嫂每年清明,都去村东乱葬岗的小坟前祭奠。坟前插的柳条,渐渐长成了大树。 1995 年,85 岁的陈大嫂临终前,把孙子陈开灵叫到床前。她颤抖着交出四样信物:“一定要帮她找到家,别让她在外地孤零零的。” 陈开灵是中学教师,决心完成奶奶的遗愿。他走访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查阅档案馆资料,始终没找到线索。 2004 年,徐州退休老人王家金得知此事。他自费复印200多份刘守玟的照片,连同事迹分寄到湖南各地媒体。 《潇湘晨报》刊登报道后,三湘大地震动。长沙90多岁的老人黄莼看到照片,泪如雨下:“这是我的同学刘守玟!” 黄莼说,他们一起在长沙女子中学读书。1937年,刘守玟瞒着家人,加入了谢冰莹组织的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谜团终于解开。人们得知,刘守玟出身湖南汉寿富商家庭,原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抗战爆发后,她毅然投身报国。 线索越来越清晰,刘守玟的身份被彻底确认。可惜,她的父母早已在战乱中离世,家中再无亲人。 2004 年 7 月 6 日,湖南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来到陈塘村。在村民簇拥下,他们小心取出刘守玟的遗骸。 故乡的黄土撒在遗骸上,陈开灵和王家金泪流满面。三代人坚守的承诺,终于兑现。 同年 9 月 18 日,长沙烈士陵园举行立碑仪式。湖南省历史学家何光岳朗诵祭文:“呜呼湘女,生而为英,死则实苦…… 魂兮归来,英灵千古。” 陈开灵把那把匕首捐赠给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这把长 22.5 厘米、宽 2.5 厘米的匕首,成为三级革命文物。手柄是红色塑料质地,刀身有损坏,见证了那段热血岁月。 2019年,刘守玟的铜像在台儿庄古城落成。 那些为民族解放献出生命的英雄,无论有名无名,都值得永远铭记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