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美国摊牌了,那么中国似乎也没有了装糊涂的必要!米利承认了,如果中国真的想要走起来,那么就是美国的敌人,中国的发展貌似避开不了美国。 这话很扎耳朵,但也算把底牌亮出来了。谁在卡芯片,谁在加关税,谁在拉小圈子,其实就是在设门槛。上周和做外贸的朋友吃饭,他说订单还在,但要求一层层加码,一张清单能让三个国家坐不下。米利的态度也说明一点:不再拐弯,直接把中国当第一对手。 更微妙的是日本。高市早苗刚上台就碰台海话题,这不是随口一说,背后一定有人给了胆子。台湾议题是红线,任何人试探都要付代价。我不觉得东京真敢一步到位,但会不断用话术压边界,测试中国反应。这招不是新鲜事,关键看我们能不能稳。 中国的态度很清楚:不主动生事,也不后退。该谈就谈,该反制就反制。硬碰硬不会天天上演,长期还是比产业链韧性、技术投入、市场体量。我表哥在宁波港干物流,说最近查验更严,同事在群里议论,像是有人在观察我们流程能不能扛住突发。这种压力以后会常态化。 普通人的关心就在工作和物价。好消息是国内供应链恢复快,替代方案在推进,不容易被一刀切。坏消息是外部摩擦还会反复,每次加码都会传导到企业成本。与其跟着情绪走,不如盯住几个关键指标:出口结构有没有变,高端制造订单有没有掉,资本流入是不是在换路径。 我个人判断,接下来有两处悬念。第一,华盛顿会不会再出一套“科技管控2.0”,如果芯片和工具机再收紧,说明他们还在试图延长窗口期。第二,东京会不会用“联合演训”探底,如果真把军力摆在台海附近,那就是升级信号。每一次试探都看市场和社会反应,他们不只盯政府,也盯舆论。 中美竞争不是一场短跑,耐力和定力才是硬指标。别把新闻当战鼓,信息要分辨,别被几个带节奏。该做的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技术投入不降,产业升级不停,外贸多元布局。下周如果某方突然宣布新的动作,棋盘就会更清楚,我再和大家聊我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