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在重庆,看见一个我们共同期待的亚洲

“我们共同期待的亚洲,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交融、文化多样性得到充分尊重与弘扬的区域。”

11月27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第二届大会在重庆举行,来自33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会上发布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重庆共识》,开篇第一句话,如此写道。

重庆是工业重镇,也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此次大会为什么选择在重庆举行?背后透露出哪些深意?答案或许简单又深刻:就像长江汇聚百川而成就其浩荡,亚洲文明也将因交流互鉴而孕育出伟大。

11月27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第二届大会现场。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01

保护,为未来积蓄最深沉的文明底蕴。

曾几何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一些城市的历史文化空间被破坏、文脉被割断,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问题无法回避: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与厚重的历史共处?

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才更懂得守正创新的可贵。面对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我们更加需要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发展智慧,更加呼唤可将其转化为赋能城市发展的破题之举。

聚焦此次大会,其之所以选择在重庆举行,离不开近年来重庆在推动文物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果、新突破。

是坚持高位推动的重视。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将其纳入文化旅游强市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要内容安排部署,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保障,纳入区县“文化报表”考核每季度赛马比拼……真抓实干,为文物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是法规制度的体系化护航。市委、市政府出台《贯彻落实〈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的具体举措》等多个政策文件;市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修订《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以地方性法规方式推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的刚性约束和制度引领不断强化。

文化遗产不是抽象的概念,保护与发展也从来不是单选题。以保护夯实发展根基,以创新激活文化动能,完全能够实现双赢。尽管这条路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匠心,但它无疑是一条更可持续、更富内涵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1月27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第二届大会非遗集市活动现场,嘉宾们正在集市参观体验。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02

传承,为文明之火续写时代新篇章。

重庆的文化遗产“家底”如何?数据给出直观答案:

“十四五”以来,实施文物保护项目870个,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6万处、可移动文物148.2万件,累计完成考古项目759个;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题刻、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蜀道(荔枝道)、中国传统盐业遗产4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数字背后,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词是:合作。

合作,是对传承最有力的守护。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合作破题传承难题、以协同激发历史活力,川渝两地正不断为唱好“双城记”注入深厚的文化动力。

巴蜀文化的起源和特征是什么?川渝联合开展的“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进入结项阶段,“我们从何处来”有了更清晰的答案;课本里“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长什么样?“蜀道考古研究”给出新证据,杜牧笔下杨贵妃吃的荔枝,或许就曾在那条穿越川陕渝的荔枝道上运输过……

合作,是对传承最坚实的支撑。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重庆深入推进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并用实际行动证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涪陵,白鹤梁题刻与埃及罗达岛尼罗尺石刻达成共识,共同探讨联合申遗工作路径;在大足,针对石窟寺风化等世界性难题,大足石刻研究院与意大利等国专家携手合作,取得重要突破……这些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充分展现了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4月22日,位于涪陵区的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议会联合考察团正在实地考察。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03

发展,以文明之力塑造共同未来。

站在更宏阔的视野来看,亚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并保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但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当前,一些煽动文明冲突、制造文明对立的观点,在国际舆论场的部分领域仍然甚嚣尘上。

着眼此次大会,聚焦的是“文化遗产保护”,但它背后透露出的“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这一鲜明信号,同样值得重视。

科技赋能,延续文明记忆。本次大会期间,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科技专业委员会将正式成立,秘书处落户重庆。这既是对重庆在文物科技保护领域领先地位的认可,更将推动亚洲区域间文物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促进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

衔接当下,彰显文明温度。在大会配套举办的非遗集市活动上,2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让各位嘉宾可观、可赏、可体验;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从敦煌到大足”“源流——南岛语族与海洋文明”等多个展览,生动展现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壮阔历程……这些与当代生活产生关联的实践,让文化遗产在交流互鉴中焕发出永恒魅力。

重庆,这座在群山中生长、于两江交汇处的城市,本身就是亚洲文明的一个生动注脚。群山赋予它坚韧的根基,正如亚洲各国深厚的历史底蕴;江河成就它开放的气度,恰似亚洲文明奔流不息的交融互鉴。

我们相信,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就一定能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共同驶向一个更具包容性与创造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