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我在公司茶水间听到一个问题:你觉得日本对中国傲慢的原因是什么?同事争得脸红,有人

我在公司茶水间听到一个问题:你觉得日本对中国傲慢的原因是什么?同事争得脸红,有人把它归结成“天性”,有人说全是历史。我没急着下结论,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场景。 去年我去横滨谈一个零件项目。对方全程很礼貌,但一到技术细节就异常强硬,甚至不愿引用我们做过的实验数据,只认他们联盟里流通的标准。会后吃拉面,项目经理小声说:不是看不起你们,是我们必须用盟友认证的体系,否则在本国审计过不了。我那时突然明白,所谓“傲慢”,很多时候是一套安全和话语权的保护壳。 晚上回酒店刷到新闻,某政客又在镜头前对华强硬。评论区炸了。我第二天打车去机场,司机是个退休日语老师,他说学生课上能谈到中国,但教材里更强调海洋安全和同盟义务,年轻人自然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你看,这就是信息泡泡的威力。 我不否认历史的伤痕,也不替任何侵略辩护。但把“傲慢”扣在一个民族的头上,容易让我们忽略真实的结构性原因:安全依赖、产业竞争、舆论框架、以及某些政客需要的强硬姿态。对他们来说,强硬是选票;对我们来说,如何把技术、标准、供应链韧性做强,才是回应。 悬念在这儿——下周东海又要军演,我们公司有一批海运订单,我给团队做了两套预案:一套走替代航线,一套转空运加成本。这不是杞人忧天,是现实里的压力测试。博弈越来越像长期赛道,谁的体系更稳,谁就有耐心和底气。 我的看法:别被情绪牵着走,别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区分“部分政客的姿态”和“普通人的日常”,认识到话语权和规则的力量。我们当然要警惕,更要自信。把产品做好,把标准打出去,把产业链稳住,让对方的“傲慢”变成不划算的姿势。 相信国家,也相信自己手里的每一份工作。真正的尊重,是实力赢来的。下一次我再写写这批订单有没有被军演影响。如果一切按计划,那就说明,我们正在把不确定变成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