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集安组织存在的价值还剩多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于11月26日抵达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出席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集体安全理事会会议。在玛纳斯国际机场,托卡耶夫受到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办公厅主任兼内阁主席阿德别克·卡瑟马利耶夫的迎接。机场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迎接托卡耶夫及哈萨克斯坦代表团的到来。 这次托卡耶夫来比什凯克,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把集安组织轮值主席国的位置交出去——2025年1月起,吉尔吉斯斯坦就要接棒了。但在场的人心里都有数,这个主席国的头衔,现在更像个仪式性的道具,没多少实际权力。 去年哈萨克斯坦当主席国时,喊过要加强成员国合作、提升危机反应效率的口号。可现实打了脸:亚美尼亚在纳卡危机中按集安组织互助条款求助,莫斯科没出手,阿塞拜疆反而打得更凶,最后亚美尼亚直接暂停参与集安组织。这等于公开说,集体防御机制不管用。 再看乌克兰战争,集安组织章程里写着“一国遭攻击,他国共同防御”,但俄罗斯开打后,其他成员国要么中立要么沉默,没一个站出来背书。这条款不就成了纸上的文字? 这次峰会最实际的成果,还是俄哈、俄吉之间的军事往来:俄军用哈萨克的炮兵靶场练手,借吉尔吉斯的空中走廊过境。这些事其实双边签个协议就能办,何必非要挂集安组织的牌子? 我觉得,集安组织现在的剩余价值,基本就是给俄罗斯留一条不用走联合国的武器和部队过境通道。要是哪天这些过境的事,成员国都用双边条约搞定了,那集安组织连开会合影的意义都没了。吉尔吉斯斯坦接棒主席国后,能扭转这个趋势吗?恐怕难。毕竟成员国都先顾自己的利益,多边机制的约束力越来越弱。集安组织会不会慢慢变成历史名词?这得看接下来几年的变化,但目前的走向,确实不太乐观。 (字数约750字,符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