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武则天墓中出土王羲之真迹,尺幅超过了10米,曾失踪1000多年!   武则天与唐

武则天墓中出土王羲之真迹,尺幅超过了10米,曾失踪1000多年!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乾陵”虽然主陵保存完好,但其他陪葬墓在历史上数次被盗,而温韬曾盗出过一件王羲之书法,此卷总长度超过了10米,并且经过了1000多年的递藏,如今藏于台博当中,乃是如今仅存于世的王羲之真迹。   此卷便是著名的墨迹本《圣教序》。唐太宗在位时期,玄奘取经归来并在长安开坛讲法、翻译经书,当他译毕《瑜伽师地论》后,请求太宗亲自作序,李世民应允,这便是《圣教序》的来历。后来,唐高宗又在序文后边补了一篇记。   怀仁禅师为了宣扬功德,上述要求将序、记以及《般若波罗蜜多心》集王羲之字摹刻上石,得到了皇家的支持。他与众弟子可以从宫廷内所藏的数千纸真迹中选字。经过挑选、剪裱、临摹、拼接,形成一部墨迹草稿,再根据草稿写碑、镌刻。   《圣教序》原碑目前尚存于世,但原稿被当作随葬品埋在了乾陵,直到五代时期被盗出。根据卷后苏东坡、虞集等人的题跋可知,此卷得以确认正是当年怀仁集字《圣教序》之时的原稿。   苏轼在题跋中写道:“圣教序者。唐太宗为三藏法师玄奘撰也。高宗临御。以一金钱购王羲之一字。命怀仁汇集成文。藏之天府。其勒石行世者。则怀仁临摹笔也”;明代潞王朱常淓认为:“高宗命弘福寺沙门怀仁,搜取晋右将军王羲之书集成,文明海内。此卷复归于我。嗟乎。神物去来。各有定数。得深于斯者。自古为难。因命工重装珍秘。谨识于后。”   不论是原碑,还是而目前我们所见之拓本,都是依照原稿的临摹之本。怀仁本是学王字之高手,所以千百年来学拓本有成就者甚多。从书法的技法角度来看,墨迹本圣教序变化精微,气度俨然,在用笔上更是典型的晋人气息,在字与字的组合上亦并无违和感,可见怀仁集字功力之深,王羲之书法之妙。   此卷虽是王羲之集字作品,但每个字都是王羲之真迹,卷中也能窥见怀仁剪字装裱之痕迹。乃是学习书法的一座宝库,全卷1904个字基本包含了学习书法当中的所有用笔,以及所有字法的变化规律。可谓是“备尽八法之妙”。   此作递藏有序,乾隆时期被收进内府,清亡后被溥仪夹带出宫,1945年时被缴获,之后辗转流落台湾省,文物编号为:K2B000383N000000000PAF。台博公开此卷,可以说是书坛一大幸事。对于学书之人而言大有裨益。   而今,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将此卷的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刻,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供大家学习赏读。 怀仁集王圣教序 墨迹本 带全部题跋和译文 经折装高清1:1复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