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民主党属于摩根家,共和党属于洛克菲勒家,美国可称为秀儿国家!这秀,就在他几乎在每

民主党属于摩根家,共和党属于洛克菲勒家,美国可称为秀儿国家!这秀,就在他几乎在每个历史关键节点,踩准了步伐,成就了强国之路。而这踩准的步伐背后,都是强力政治家主持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罗斯福总统。要不是他的强势政府,在经济大萧条之后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美国国运不会如此繁盛。原因也很简单,他在任上的时候,压制了资本巨头的欲望,将国家发展的红利给了一部分老百姓。 民主党跟摩根家族的勾连不是空穴来风,早在大萧条前,J.P.摩根就通过他的银行帝国左右金融圈子。摩根家从19世纪末起,就在华尔街呼风唤雨,办铁路、搞钢铁、控电力,这些行业全被他们捏得死死的。民主党那时候正好需要钱来拉选票,摩根的资金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像1912年威尔逊上台,摩根银行就暗中出力,帮民主党稳住南方票仓。反观共和党,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子更重。约翰·D·洛克菲勒靠标准石油起家,垄断油田和炼厂,到20世纪初,他的钱就流向了共和党的工业派系。共和党人爱谈自由市场,洛克菲勒的军工和矿业利益正好对得上号。尼尔森·洛克菲勒后来当纽约州长,还推动共和党里的温和派路线,但家族底子还是那套实业逻辑。两党就这样,你来我往,轮流坐庄,表面上斗得欢,底下资金链条却连得紧。老百姓看热闹,资本家看门道,这平衡维持了美国从工业化到战后的腾飞。 有个老说法挺有意思,二战时美国民间流传一句调侃:民主党是摩根的,共和党是洛克菲勒的。这话不是凭空捏造,而是从街头民谣里冒出来的。那时候经济刚缓过来点,工人和农民闲聊时爱唱这些,讽刺两党都靠大佬养着。摩根代表华尔街的金融把戏,洛克菲勒管实业和能源巨头,民主党上台就多关照银行,共和党掌权就偏向工厂主。事实也对得上,20世纪30年代,摩根银行在民主党治下拿了不少政府合同,洛克菲勒的石油分支在共和党时代扩产迅猛。这民谣道破了美国政坛的潜规则:两党不是对立,而是互补。 罗斯福上台时,美国经济烂成那样,银行倒了一堆,失业率25%,工厂关门,农民卖不出粮。罗斯福没墨迹,第一百天就推出一堆法案,直奔痛点。银行危机先堵上,《紧急银行法》让联邦接管重组,摩根那些大行想趁乱捞便宜的路子被卡死。接着是证券改革,《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建起SEC,华尔街的内幕交易从此得亮堂堂的。摩根家在国会听证会上被扒得底朝天,优先股名单一曝光,政客和老板们全露馅儿。罗斯福这手,硬是把金融巨头的野心摁住,不让它们再搅和经济。 1935年《社会保障法》一出,养老金和失业救济成了标配,从企业工资里扣钱,建起安全网。这钱哪儿来?从富人税里抠的,《财富税法》把遗产税提到70%,所得税顶格79%。洛克菲勒家的大通银行和标准石油的分支,融资项目得老实遵守新规。罗斯福还搞公共工程,公共事业振兴署雇了800万失业汉子,修路建坝,钱直接发到兜里。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通电农村,偏远农场终于亮堂了。工会法《瓦格纳法》让工人能集体谈判,底特律汽车厂罢工后,企业让步,工资涨了点。罗斯福这套组合拳,表面上看是救急,骨子里是抢资本的蛋糕。摩根和洛克菲勒们恨得牙痒,但1937年最高法院翻盘,支持新政合法,他们只能咽下。 当然,罗斯福的路子也不是没毛病。1937年那场小衰退,就是因为他想平衡预算,砍了点支出,结果经济又抖三抖。但整体上,他的强势管制让美国避开更深的坑。资本巨头被逼着收敛,摩根的电力垄断拆分,洛克菲勒的工业融资得讲规矩。国家红利从巨头牙缝里挤出来,分给底层民众,建起福利基础。这不光稳了经济,还让两党学乖了,以后政策上总得顾着点民生。想想二战前,美国能快速动员,就是因为新政练就了那套政府机器。罗斯福没让资本一家独大,他用行政命令和国会法案,硬生生拉回平衡。 战后这平衡没散。1941年珍珠港后,经济转战时轨道,摩根银行发公债,洛克菲勒的石油供军舰,两党巨头都赚翻,但新政框架留着。社会保障覆盖上亿人,存款保险护着银行,工会权责明确。民主党继续靠华尔街钱,共和党拿能源军工,两边交替,但监管线没人敢碰。罗斯福1945年走人时,美国中产起步了,高速公路网连起全国,养老金每月到账。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后代转战私募,玩得隐蔽,但1929年的乱象再也没回潮。罗斯福的遗产,就在于他从资本手里抠出那块肉,长成国家脊梁。 总的看,美国这套两党加金主模式,像个老江湖,步步算计,却总在危机关头转危为安。罗斯福是那关键一环,他没让资本骑脖子上,拉回点公平。战后繁荣,福利国家骨架立起,中产扩张,强国梦照进现实。资本巨头收敛了,摩根洛克菲勒转低调投资,两党继续轮转,但底线在那儿摆着。老百姓日子实惠,国家劲头足,这路子走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