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确认将于12月3号到5号访问北京。 马克龙这趟北京之行,算是年底中欧外交里最受关注的大动作。11 月 27 日法国总统办公室一官宣 12 月 3 日至 5 日的访华安排,外界就猜开了。 这个节骨眼上专程来,肯定不只是走个过场。要我说,这既是中法合作的 “续约”,更是欧洲借法国跟中国碰想法的重要机会,里子面子都得顾到。 先说说为啥这时候来。表面看是中法建交 60 周年的预热 —— 明年就是两国建交一甲子,今年提前碰个头,把合作细节敲定,明年好热热闹闹办活动。 但往深了说,法国现在太需要中国市场的 “强心针” 了。上半年商务部的数据摆着呢,法国实际对华投资一下子涨了 585.8%,巴黎银行刚拿到独资券商牌照,空客的飞机在中国民航还占着半壁江山,这些实打实的利益让法国没法不重视中国。 现在欧盟内部对中美关系的态度分歧不小,匈牙利刚接了欧盟轮值主席国,马克龙作为欧盟里有分量的 “话事人”,得先跟中国把调子定下来,免得欧盟内部自乱阵脚。 要说最实在的合作,还得是那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域。首当其冲的肯定是航空和核能,这俩是中法合作的老本行。 从当年法方帮着建大亚湾核电站,到现在台山核电站平稳运行,四十多年的合作基础摆在这儿,接下来说不定会聊新的核电项目,或者在核安全技术上再深化合作。 空客也大概率要加码,毕竟中国民航市场一直在扩容,之前的订单交付得跟上,新的采购意向没准也会在这次会谈里露苗头。农业合作更是 “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 的老招牌,这次肯定得续上。 之前中方提的全链条协同机制,让法国红酒、奶酪更快摆上中国超市货架,法方一直很买账。 现在法国盼着进一步打开市场 —— 比如解除牛肉进口的限制,把更多猪内脏、脱水苜蓿卖到中国来,这些在之前的中法农业声明里都有铺垫,这次估计要催着落地。对咱们来说,也能吃到更丰富的法国农产品,算是双赢。 除了这些传统强项,绿色经济和科技创新绝对是新的重头戏。法国电力公司的人早就说过,中国低碳电力市场的需求大得很,双方合建的东台海上风电项目,本来就是中外合资建风电的先例,这次肯定要聊怎么扩大这类合作。 还有人工智能领域,法国想搞欧洲领先的 AI 经济体,咱们有大数据和商业模式的经验,刚好能互补。之前两国在 SVOM 天文卫星、江门中微子实验上都有合作,这次说不定会敲定更多前沿科技的联合研究计划。 当然,光谈生意不够,两国领导人肯定还要聊些更宏观的话题。全球经济复苏、气候变化这些老议题少不了,毕竟中法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这些问题上表态一致,国际上的分量都不一样。 还有乌克兰危机,法国一直想在欧洲安全里挑大梁,肯定会听听中国的立场,咱们主张的和平谈判思路,或许能给欧洲提供新视角。对马克龙来说,还有个重要任务是替欧盟传声。 现在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又爱又怕,爱的是潜力大,怕的是市场准入不透明。法国作为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肯定会提中欧投资协定的推进问题,也会替欧洲企业问清楚,在华经营能不能有更公平的环境。 反过来,咱们也会跟他说,希望欧盟别搞什么 “脱钩断链”,别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毕竟中法企业互相给对方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真闹僵了谁都不划算。 老百姓关心的人文交流也不会少。明年是中法文旅年,巴黎还要办奥运会,这次说不定会敲定更多直航航线,简化签证手续。 毕竟疫情后法国旅游业太想吸引中国游客了,而咱们去法国看铁塔、品红酒的需求也没断过。之前中断的校园交流、文化展览,这次也该商量着全面恢复了。 其实马克龙这趟访华,本质上是 “务实” 二字当头。法国从来不是跟着别人跑的国家,当年第一个跟中国建交,现在又第一个在欧盟里站出来深化对华合作,都是算过利益账的。 对咱们来说,法国是欧盟里的靠谱伙伴,跟他把关系搞好,不仅能稳住经贸基本盘,还能给中欧关系打个好底子。至于结果,不用等官方通报也能猜到,肯定会签一堆合作协议,从航空订单到核电技术,再到农产品贸易,涉及的都是真金白银。 这会给动荡的国际局势添点确定性:中法这样的大国,不是非得分成阵营对着干,坐下来谈合作、做买卖,才是真本事。这趟北京之行,马克龙带着诚意来,咱们也会拿出真心待,最后肯定是个双赢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