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再举“337调查”大棒,中国显示产业遭遇全面狙击! 11月24日,美国国际

美国再举“337调查”大棒,中国显示产业遭遇全面狙击! 11月2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正式对特定液晶器件、组件及其下游产品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62),惠科、海信、TCL等多家中国显示行业龙头被列为被告。此次调查源于美国BH Innovations公司等申诉方指控这些企业侵犯其液晶技术专利,若最终裁定侵权成立,相关产品可能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337调查”素有“贸易壁垒利器”之称,其特点在于调查周期短(通常12-16个月)、应诉成本高、潜在制裁严厉。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337调查频次明显上升。此次被点名的液晶产业,正是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的典型代表——中国显示面板全球产值占比已超50%,出货量占据全球7成以上份额。 然而,产业链上游的玻璃基板技术长期被美国康宁公司垄断(全球市场份额超50%),而中国仅彩虹股份等少数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8.5代线玻璃基板量产,将本土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0%左右。此次调查的实质,是传统巨头对中国产业链升级的狙击。 面对337调查,中国企业已积累丰富应对经验。例如,2025年8月惠科与康宁公司达成和解,成功保住海外市场;彩虹股份则组建专业法律团队全球应诉,强调其技术为“百亿投入自主研发”。 这场纠纷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深层变革。过去十年,中国投入超1.5万亿元建成60余条显示面板生产线,从“缺芯少屏”跃升为全球最大显示产业聚集地。但上游材料仍受制于人——玻璃基板如显示产业的“芯片”,其工艺要求极高,需在千度窑炉中拉出薄至0.5毫米、表面粗糙度微米级的玻璃,全球仅少数企业掌握量产技术。 如今,中美企业在玻璃基板领域的专利战,正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争夺的缩影。正如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所言:“中国显示面板已有优势,但玻璃基板必须掌握自有知识产权。” 这场调查看似是法律纠纷,实则是全球化竞争下的产业博弈。 中国显示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历程证明:唯有技术自主,才能突破围堵;唯有创新不息,方能掌握命运。对于中国企业而言,337调查是挑战,更是倒逼升级的契机——毕竟,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封锁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