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禁止安乐死?不夸张的说,安乐死一旦被放开,那就是穷人的噩梦……

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禁止安乐死?不夸张的说,安乐死一旦被放开,那就是穷人的噩梦…… 大家最近总在网上刷到安乐死的热议,有人觉得这是给重病患者一个痛快解脱的机会,可你知道全球上百个国家里,只有十来个地方真正放开了这条路吗? 大多数国家死死守住禁令,不是因为老古板,而是怕一松口就收不住,酿成大祸。 回想起来,这事的历史可不短,早从上世纪开始,荷兰第一个大胆试水,2002年正式立法允许医生帮忙结束生命,本意是帮那些癌末患者减轻折磨。 结果没想到这步棋一走,就牵扯出无数麻烦事,拿荷兰来说,刚开始每年安乐死案例也就几百起,可数据摆在那,到2024年猛增到近万例,占全国总死亡的5.8%,这增长速度让人脊背发凉。 想想那些年轻人,本来是精神问题缠身,比如一个29岁的姑娘,因为抑郁和自闭症,挣扎三年多后医生点头同意她走这条路。 她不是第一个,类似案例越来越多,原本针对绝症的法子,现在连心理创伤都卷进去了。 你说这算不算滑坡?本来想救苦救难,结果边界越来越模糊,精神健康患者、甚至青少年都开始申请。 转头看比利时,他们2014年就把安乐死扩展到儿童,理由是孩子也该有权选解脱,可实际操作中,医生怎么判断一个12岁小孩的“自愿”呢? 有个案例,一个小男孩因为肌肉萎缩症,父母和医生讨论后同意了,这事一曝光,国际上炸锅了,人权组织直呼太冒险,怕大人意见左右孩子。 加拿大那边更夸张,2016年推出医疗援助死亡计划,本来只限末期病人,结果几年内扩展到慢性病患者,现在又计划包括纯精神疾病的家伙。 数据显示,2022年加拿大安乐死人数超1万,占总死亡的4%,但争议大得像火药桶。 举个例子,有个中年男人因为失业和穷困,申请安乐死获批,他说医疗费压垮了家庭,活着太累,残疾权利团体跳出来抗议,说这不是选择,是被社会抛弃逼的。 联合国人权专家也发声,批评加拿大法子太宽松,没严格检查患者有没有用尽其他治疗,穷人和残疾人成了高危群体。 说到底,这些国家放开安乐死,本想体现人性关怀,可现实一撞,就露馅了,经济压力是最大杀手,在医疗开支飞天的时代,穷人哪扛得住? 加拿大有调查显示,四分之一民众觉得贫困该是安乐死理由,这话听起来多荒唐? 想想那些底层家庭,老人得个大病,住院一天几千块,医保报销有限,很快就债台高筑。 家人劝一句“别拖累大家了”,这“自愿”还算数吗?国际上类似故事一大把,在荷兰,有老人不是病痛难忍,而是怕养老院费用高,选择提前走人。 比利时也有报告指出,低收入群体安乐死比例高出平均水平两倍,专家分析,这跟社会福利挂钩,富人能请私人护理,穷人只能靠公立系统,排队等床位,等着等着就绝望了。 弱势群体更惨,植物人或痴呆患者,怎么表达意愿?医生一刀切,错了就永世不得翻身。 加拿大有个残疾妇女,本来能活下去,可因为住房补助跟不上,她申请安乐死,理由是“穷得活不下去”。 这消息一出,全国哗然,政府赶紧补救,可类似案子层出不穷,医生这边也难受,本职是救人,现在要动手结束生命,心理负担重得像山。 荷兰有医生辞职,说这违背誓言。加拿大护士吐槽,遇到患者求死时,纠结得睡不着觉。 放眼全球,为什么多数国家咬牙禁绝?因为怕传染效应,一旦合法,社会风气变味,生命价值贬值。 像美国,只有十来个州允许,联邦层面还争得头破血流,亚洲国家更保守,日本和韩国讨论多年也没松口,担心老人压力大,变成“义务死亡”。 在中国,这话题更敏感,我们有几千年敬老传统,儒家讲究“生生不息”,生命不是随便扔的。 虽说没立法允许,但最近深圳开了先河,2022年通过生前预嘱条例,让重症患者能拒绝过度抢救。 这步小迈,反映出大家开始重视尊严离世,可离安乐死还远着呢,为什么?医疗体系还不完善,基层医院设备差,姑息护理覆盖率低,很多人病了就硬扛。 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推姑息护理,强调缓解痛苦而非结束生命,想想那些求安乐死的患者,大多不是真想死,而是疼得受不了、怕家人破产。 要是社会多投钱建痛控团队、扩医保覆盖、训护理员,这些绝望念头自然少。 全球数据证明,福利好的国家如瑞典,老人自杀率低,因为支持到位。 反观放开的国家,数字虽美,但暗藏危机,穷人选择空间小,成了隐形受害者,中国路子对头,先补短板,再谈尊严。 安乐死不是万能钥匙,关键是建强医疗网,让每个人病时不慌、老时有靠。这么做,大家才能真活得体面。

评论列表

叶落知秋
叶落知秋 2
2025-11-27 12:21
不放开还可以收刮一段时间绝症患者的钱,说白了就是放开了,那些得癌症的人就会选择安乐死,那医院去刮谁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