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委会终止印尼奥运申办对话:体育真的能远离政治? 就因为印尼没给6个以色列运动员发签证,奥委会反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子,终止了跟印尼所有的奥运申办对话。 2036年啊,人家印尼为了这个梦,又是迁都又是规划,真金白银花出去了,现在,啪,没了。 好笑就好笑在,这事儿放以前,根本不算事儿。 想当年奥运会为什么那么牛?各国挤破头、砸几百亿也要办? 因为它是个“政治不粘锅”。大家心里都门儿清,这不仅仅是体育,这是一门全球化的生意,一张镀金的国家名片。 咱们先掰扯掰扯奥委会这套“政治中立”的鬼话。口口声声说体育与政治无关,转头就因为一个国家的主权决定,把人家十几年的申办心血踩在脚下,这不是双标是什么?印尼作为主权国家,给谁发签证、不给谁发签证,本来就是内政范围内的事,轮得到一个国际体育组织指手画脚? 以色列在中东的所作所为,国际社会有目共睹。巴勒斯坦领土被侵占、平民遭袭击,这些年的冲突里,以色列的强硬态度让不少穆斯林国家心存不满。印尼作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拒绝给以色列运动员发签证,本质上是对自身立场的坚守,也是对地区民意的回应。这种基于国家主权和民族情感的决定,怎么就成了奥委会眼里的“原罪”? 更讽刺的是,历史上的奥运会从来就没真正干净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美国带领几十个国家抵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苏联又带队回怼;还有南非因为种族隔离政策,被国际奥委会禁赛长达30年。那时候怎么不见奥委会喊“体育中立”?怎么不见他们惩罚抵制的国家?现在轮到印尼维护自身立场,就被火速“封杀”,这背后的逻辑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印尼为了2036年奥运会,真的是下了血本。为了打造符合标准的场馆和基础设施,专门推进迁都计划,把新首都努桑塔拉打造成体育新城,前后投入的资金数以百亿计。多少工人顶着烈日施工,多少规划师熬夜修改方案,多少普通民众盼着家门口能举办一场全球盛会,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结果呢?就因为6个运动员的签证问题,所有努力都成了泡影,这种打击换谁能受得了? 奥委会现在的操作,说白了就是被西方势力绑架,把奥运会当成了推行自身价值观的工具。以色列背后有美国和欧洲多国撑腰,奥委会不敢得罪,就只能拿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开刀。他们所谓的“反对政治干预体育”,其实是“只许西方政治干预,不许发展中国家坚守立场”。这种霸权逻辑,正在一点点消耗奥运会的公信力。 想当年,奥运会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盛会,就是因为它包容多元、不分强弱、不论立场。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运动员们都能在赛场上公平竞争、相互尊重。那时候的奥运会,是和平的象征,是团结的纽带。可现在呢?奥运会越来越像少数国家的“私人派对”,不符合他们利益的就打压,不认同他们立场的就排挤,早就没了当初的纯粹。 印尼的遭遇不是个例。这些年,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育组织里都遭遇过不公平待遇。明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因为各种莫须有的理由被否定,而那些西方国家即使存在违规操作,也能被“网开一面”。这种不平等的规则,正在让奥运会失去原本的意义,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举办奥运会失去兴趣。 体育本该是跨越国界的桥梁,而不是政治博弈的棋子。奥委会如果继续抱着双重标准不放,继续让政治绑架体育,迟早会被国际社会抛弃。印尼失去的只是一次申办机会,但奥委会失去的,可能是全球民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信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