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索尔仁尼琴年轻时觉得,苏联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沙俄留下的底子好,如果把布尔什维克赶走

索尔仁尼琴年轻时觉得,苏联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沙俄留下的底子好,如果把布尔什维克赶走了,俄罗斯就会更加强大。结果苏联解体之后,索尔仁尼琴发现,苏联之所以强大其实是因为布尔什维克。要不是布尔什维克留下来的遗产,俄罗斯估计就是个大号的澳大利亚…… 说起索尔仁尼琴这个人,得从他早年的经历讲起。他1918年12月出生在北高加索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哥萨克军官出身,早早因为意外没了,母亲一个人拉扯他长大。童年那会儿,家里条件一般,母亲在罗斯托夫当老师,靠那点工资过日子。他从小就聪明,1936年考上罗斯托夫大学物理数学系,还自学文学,1941年毕业后直接入伍,当了炮兵军官。战争打得激烈,他在前线指挥炮兵,1943年升中尉,1944年因为表现突出拿了两枚红星勋章,升到上尉,本来前途一片光明。 他年轻时,对苏联的看法挺简单。战争中他当军官,觉得苏联军队靠沙俄留下的老底子撑着,土地广、资源多、军官传统强。沙俄1913年是欧洲最大粮食出口国,黄金储备世界第四,军队虽靠盟友帮,但也打到巴黎过。他信里批评斯大林背叛列宁主义,本以为自己是为纯正俄罗斯而战。劳改营经历让他恨透了布尔什维克,觉得他们是寄生虫,毁了沙俄遗产。流亡初期,在苏黎世和佛蒙特,他对记者说,苏联强大全靠沙俄的疆域和资源,布尔什维克只是拖后腿,除掉他们,俄罗斯就能回1913年荣光,工厂林立,芭蕾舞团重现巴黎。 他预言苏联会崩,但也觉得俄罗斯会更好。1990年小册子《我们怎样建设俄罗斯》印2700万册,呼吁结束苏联帝国,慢慢发展民主。可他不信市场经济私有化,说那是西方骗局,会让寡头抢光国家财产。他反对列宁和斯大林,但更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说那是亡羊补牢,注定失败。1991年苏联解体,他从佛蒙特看新闻,克宫红旗降下,三色旗升起,本该高兴,可他没觉得轻松。西方媒体欢呼,他却担心俄罗斯丢了缓冲区,三十多万俄罗斯人散在外高加索和中亚,成孤儿。 1994年5月27日,他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坐火车横穿西伯利亚回莫斯科,56天停17站。沿途见工厂倒闭,铁轨生锈,农庄荒废,民众排队买面包,贫困像潮水涌来。他本想见1913年盛景,结果面对经济崩溃,寡头横行,腐败满天飞。杜马演讲时,他直说俄罗斯走最弯最痛的路,摆脱共产主义却掉进寡头坑。1995年,他在公共电视台讲话,批评叶利钦经济政策,私有化让150-200个前共青团干部变富豪,贫富拉大,犯罪猖獗。1996年小说《在转折关头》,他承认斯大林工业化是向未来奔跑,集权虽残酷,但焊住了上百民族,没碎成奥匈那样。 这转变来得突然。年轻时他觉得沙俄底子是关键,布尔什维克是祸害。解体后,他发现苏联强大靠布尔什维克的强制工业化和意识形态整合。沙俄时代,军队打巴黎主力是普鲁士和英国人,塔列朗开门才赢,拿破仑日记里天天念英国是死敌。苏联呢,坦克开到易北河,导弹放古巴,实控东欧,势力到中东。1998年书《俄罗斯在崩溃中》,他直说,没那74年强制融合,俄罗斯早碎了。今天大概就剩石油天然气木材出口,没重工业、核武、航天,像个大号澳大利亚,资源国但国际地位低,靠卖原料过日子。苏联用五年计划把西伯利亚变钢铁核库,民族矛盾虽深,但意识形态拧成一股绳,工业化速度沙俄比不了。 他后来说,布尔什维克对俄罗斯功劳超历代沙皇。沙俄前现代化,民族松散,工业弱,奥斯曼奥匈那样一碰就散。布尔什维克上台续命,强行整合,避免早崩。1994年火车上,他抹车窗霜,看废弃水坝、倒塌围栏,核设施锈蚀,才醒悟。没有布尔什维克遗产,俄罗斯不会是强国俱乐部成员。访谈里,他承认苏联坦克推进易北河,不是沙俄军官传统能办到的。沙俄靠盟友勉强,苏联独立投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