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女子在一家教培机构上班,和老板关系不错。老板因发不出工资,求女子帮忙贷55万元,还说,会记得女子一辈子的恩情,让你知道什么是一生值得信任的朋友!总之,好话说了一箩筐。女子被糖衣炮弹爱轰炸,头脑一热,就瞒着丈夫帮老板贷了55万。起初老板每个月给她转10000元,让她去还款,后来就不转了。女子傻眼了,多次催老板还款,均无果,后来,不惜下跪,求老板还款。可老板却说:我们夫妻欠了400万,没钱还! 七年前,王女士的孩子迷上了架子鼓,挑来挑去选了冀老板开的打击乐培训机构。 那会儿她常送孩子上课,一来二去就跟冀老板熟了。 在王女士眼里,冀老板为人爽快、待人真诚,对学员和家长都特别上心,妥妥的靠谱人。这七年处下来,俩人早超越了普通家校关系, 更像无话不谈的朋友。 2024年,冀老板突然愁眉苦脸地找到王女士,说培训机构资金周转不开,连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去了,实在走投无路才来求她。 冀老板希望王女士以自己的名义贷点款,帮机构渡过难关,还拍着胸脯保证,半年内一定连本带利还清,绝不让她吃亏。 这是王女士这辈子第一次碰贷款,心里本来就没底,这么大笔钱也不敢跟家里人说,怕他们担心反对。 可看着冀老板一筹莫展的样子,又念着七年的交情,她心一软,觉得朋友有难该帮一把,而且冀老板平时口碑好、承诺得又恳切,便咬咬牙答应了。 贷款全程都是冀老板找的中介操作,王女士只负责签字、交材料,前后一共贷了55万元。 为了让她放心,冀老板不光口头打包票,说所有风险他来扛,日后一定重重报答,还专门写了书面欠条。 欠条上写得明明白白:没还清55万前,乔司新华店营业执照归王女士,云水鼓校和城东校区40%股份也归她,而且她啥时候要钱,两周内必定凑齐。 看着这张欠条,王女士彻底放了心,觉得就是帮老板暂时过渡,很快就能还清。 可麻烦从第一个月还款就开始了。这笔贷款每月本金加利息差不多1万,一开始财务还能按时打钱给她,可没多久财务离职了,要钱就变得难上加难。 王女士天天给冀老板打电话催款,对方每次都找理由推脱,承诺的话听了一箩筐,却从来没兑现过。 那段时间,她吃不好睡不香,被催款压力和对方的失信折磨得精神恍惚,差点抑郁。 2024年11月14日,王女士有16000元贷款到期,自己根本凑不出来。她从早上打到晚上12点多,冀老板要么说在凑钱,要么让再等等,始终没给准信,也没打钱。 第二天早上8点,走投无路的王女士直接跑到冀老板家,跟着他从家到机构,再从机构回家,整整跟了一天一夜,直到15日凌晨一两点,冀老板才从朋友那借到钱。 可他先用这笔钱发了两个员工的工资,只给了王女士12000元,剩下的4000元还是没着落。 那一刻,王女士觉得自己退让得太多了,急得当场给冀老板跪下,哭着说不想成为失信人,不想让这笔贷款毁了自己的人生,可冀老板也只是一个劲道歉,说自己没办法。 如今,贷款还剩38万多本金加利息没还,王女士在机构工作多年,工资没结清,社保也断了10个月没补缴。整天忙着催款的她没了其他收入,家里日常开销都成了问题,生活彻底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只好求助媒体。 记者联系上冀老板后,他坦诚自己不想失信,只是受大环境影响,机构业绩惨淡,实在没钱。 他说为了报答王女士,已经把她的工资从6000元涨到了15000元,就当是贷款利息。可现在他们名下的教培机构大多倒闭了,夫妻俩欠了400多万贷款,资金链彻底断了。 冀老板还抱怨,王女士曾在家长沟通群里说过他欠钱的事,让家长更不愿意续费,让机构雪上加霜。 他坦言现在每月要还9万多贷款,加上给王女士的生活费得10万多,压力大到想当老赖。 可他又不甘心,外面还有朋友欠他100多万要不回来,现在只能忙着抵押房子、催朋友还钱,却没法确定啥时候能凑齐给王女士。 《民法典》第675条,来分析该事件,该条款明确借款人需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若约定不明且无法补充确定,贷款人可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从事件来看,冀老板出具的欠条既承诺半年内连本带利还清,又约定王女士要钱时两周内凑齐,这已然构成了清晰的还款约定,冀老板作为实际借款人,负有向王女士偿还55万元贷款的义务。 即便他后续机构倒闭、负债400万,也不能成为拒不还款的合法理由。 王女士可凭借欠条等证据,通过诉讼催告冀老板在合理期限内还款,还能要求其承担逾期还款产生的额外利息,同时可申请法院对欠条中约定的营业执照对应的权益、校区股份等进行处置,以弥补自身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