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最狠的报复,不是吵,不是骂,是压根儿当你不存在。   立陶宛现在应该体会到了吧。

最狠的报复,不是吵,不是骂,是压根儿当你不存在。   立陶宛现在应该体会到了吧。   折腾了快半年,又是隔空喊话,又是递橄榄枝,结果呢?对面连个“已读”都懒得给你。   这个人口不到300万、国土才6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本来在中东欧跟中国合作得好好的,琥珀生意八成靠中国市场,中欧班列每周3班停靠,木材、乳制品顺着“一带一路”卖得风生水起,农业收入三年里涨了30%。   可它偏要自视甚高,觉得抱上美国的大腿就能在大国博弈里刷存在感,2021年硬是踩了红线,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还直接用“台湾”命名,连国际通用的“台北”都懒得装,副议长更是带着政客组团站台,生怕挑衅不够明显。   之后更是变本加厉,佩洛西窜台时公开喊着“维护台湾自主”,还宣布出售“非致命性武器”,外交上故意拖延中国外交官签证,2024年驱逐3名中国外交人员,2025年甚至把休假返岗的中国代办工作人员拦在机场9小时,最后搞得自己境内再也没有中国外交人员,三十年外交关系彻底断档。   它大概以为这么一闹,能换来美国和欧盟的力挺,能让自己在国际上露脸,可没想到,中国从头到尾没跟它吵一句,没骂一声,直接用最冷淡的方式回应——彻底无视。   中国海关只是简单删掉了立陶宛相关商品的进口代码,一行指令就断了它的对华贸易路。   2021年底刚叫停木材、奶制品、肉类进口申报,不到一个月立陶宛对华出口就暴跌91%,曾经堆在港口等着运往中国的集装箱全成了没人要的累赘。   2021年到2025年,中立贸易额从38亿欧元跌到不足5千万,跌幅超98%,马里扬泊列乳品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瞬间停摆,堆积如山的乳制品卖不出去只能销毁,百年乳企罗基什基斯关闭三条生产线,解雇数百名工人。   中欧班列也直接绕路波兰,立陶宛的货物要多花3倍运费、晚10天才能出境,最大的港口克莱佩达港货运量骤减,最后被迫关闭,周边靠港口吃饭的生意全跟着冷清。   立陶宛本来指望美国和欧盟能兜底,美国当初承诺的6亿美元信贷,实际动用不到8000万,还不是无偿援助,得用这笔钱买美国滞销的玉米和大豆,最后还要连本带利还钱,年利率高达5%。   台湾当局更不靠谱,喊着给10亿美元投资基金,最后只给了500万美元小额贷款,还逼着用木材做抵押,纯属趁火打劫。   欧盟嘴上说要在世贸组织帮它讨公道,可诉讼流程拖了两年没结果,最后干脆以“技术原因”暂停,不了了之。   德国大众汽车因为立陶宛供应链中断损失2亿欧元,直接把它告上欧盟法院,法国、意大利企业生怕被牵连,纷纷终止合作,欧盟给的那点牛奶配额,连立陶宛一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够。   曾经引以为傲的激光行业,失去中国订单后工厂利用率跌到35%,研发预算砍了一半,那些以为能轻易找到替代市场的幻想,全成了泡影。   这种无视带来的连锁反应,让立陶宛国内彻底乱了套。   短短两年就有1300家企业倒闭,失业人口飙到6万,总人口才289.5万的国家,平均每48个人就有1个失业,失业率从6%抬升到9%,青年失业率更是突破12%。   超市里牛奶价格同比上涨27%,面包价格比2021年高出40%,而工资增幅只有4%,普通家庭连牛奶都快喝不起了,辅警艾米丽得让丈夫的收入全用来还房贷,餐桌上再也见不到牛奶。   政府发了12亿欧元债券救市,债务率飙升到GDP的83%,总统瑙塞达的支持率跌到21%,2024年地方选举中,主张反华的政党惨败,主张和解的社会民主党拿到17个席位。   走投无路的立陶宛开始隔空喊话,新政府说要“改善对华关系”,却不肯更改“台湾代表处”的名字,还要求中国主动配合,这种没有实际行动的示好,自然得不到任何回应。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技术交流本来要在维尔纽斯会面,最后只能改成线上,立陶宛眼睁睁错失对华出口有机燕麦的项目启动资金;上合组织的合作项目里,它也被彻底绕开,只能看着周边国家享受合作红利。   它折腾了半天,又是发声明又是递橄榄枝,想让中国跟它谈判、跟它争辩,可中国始终没给任何正面回应,就像对待一个不存在的透明体。   它才明白,吵架骂人好歹还意味着对方在乎,而这种连“已读”都懒得标的无视,才是最致命的。   你越是上蹿下跳想刷存在感,对方越是不搭理你,你的所有挑衅、所有示好都变成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最后只能自己吞下经济崩塌、民生凋敝、国际孤立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