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国际奥委会有点急了。 眼巴巴瞅着中国,结果上海、成都、广州,几个尖子生,连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有点急了。 眼巴巴瞅着中国,结果上海、成都、广州,几个尖子生,连奥运会的名都没报。 人家估计纳闷呢:这村里最好的筵席,怎么没人吃了? 答案很简单。不是吃不起,是吃腻了,也吃明白了。 以前办奥运,是卯足了劲要向世界证明“我行”。08年那场盛大的“家庭汇报演出”,咱已经把最好的家底、最强的能力都亮出来了,满分毕业。 你知道不?国际奥委会这几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五年里三次主动递橄榄枝,几乎是求着中国再办一次,可咱就是不接茬。他们都快没人可选了,2032年奥运会没人申办,硬是打破常规把主办权“硬塞”给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这要是放在以前,哪有这种倒贴的事儿?上海、成都、广州这些城市,硬件条件早就够格,国际奥委会委员都直言“中国办奥运绝对没问题”,可咱就是不心动,为啥?办奥运早就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反而成了烧钱的大坑。 全球奥运会从1972年起平均超支156%,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让市民还了30年债,2021年东京奥运直接亏了超210亿人民币,那些花几十亿建的场馆,赛后利用率不足30%,纯属占着地儿晒太阳。咱北京奥运是办得成功,可那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当时国家审计署公布总支出188.59亿,大部分都用在了地铁扩建、公路改造这些基础设施上,赛后鸟巢年均办50多场活动,2023年营收超3亿,水立方改成“冰立方”年接待百万游客,这已经是全球少有的成功案例了,换别的城市哪有这运营能力? 现在咱早过了需要靠奥运刷存在感的阶段了。2000年北京申奥时,盖洛普调查显示94.9%的北京市民支持,2014年申办冬奥,全国支持率更是高达94.8%,那时候大家盼着向世界露脸。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空间站在太空转,新能源汽车卖遍全球,进博会、服贸会一场接一场,国际上谁还敢小瞧咱?老百姓也越来越清醒,你问问身边人,是愿意把几百亿花在半个月的盛会上,还是投到社区医院、乡村学校、芯片研发上?答案肯定一边倒。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国际奥委会的双标套路。赚钱的转播权收入70%归他们,咱花大价钱建场馆、搞安保,到头来只分点边角料。项目设置更是偏向欧美,游泳、田径能拆出十几块金牌,咱的武术、龙舟这些传统强项,盼了多少年也进不了奥运正赛。他们还动不动搞体育政治化,一会儿抵制这个,一会儿制裁那个,完全忘了奥林匹克“相互理解、友谊长久”的初衷,这种又出钱又受气的事儿,咱才不陪玩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连印度都想接盘2036年奥运,莫迪总理亲自站台,说这是“14亿印度人的梦想”,想复制咱08年的成功。可国际奥委会心里门儿清,办奥运不光要钱,更要强大的治理能力和基础国力,印度连基础设施都没理顺,真办起来指不定亏成啥样。中东那些富国不差钱,但地缘风险太高,奥委会不敢押宝;欧洲城市要么没钱要么民众反对,纷纷退出申办,这才让奥委会更惦记中国这个“优等生”。 其实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强大,从来不是靠一场盛会证明的。08年奥运我们完成了“成人礼”,向世界展示了崛起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更在意老百姓的真实感受,更看重长远的发展利益。国际奥委会要是真想不让奥运凉下去,与其急着求中国,不如好好改改那些不合理的规则,把奥运从“烧钱面子工程”变回纯粹的体育盛会。 你想想,要是现在有城市申办奥运,你会支持吗?那些闲置的奥运场馆,到底该怎么利用才不浪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