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千年古城花卉产业绽繁荣——通海县人民法院司法护航鲜花产业发展纪实

法院工作人员走进花企开展普法宣传。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黄思敏文/图

中国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来自云南。在云南绚烂的“浪漫经济”画卷里,通海县以其源远流长的种花传统和朝气蓬勃的现代花卉产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海县人民法院主动作为,将司法服务融入产业发展大局,以法治力量浇灌花卉产业之花,为这座千年古城的花卉产业繁荣描绘出坚实的法治底色。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通海与“花”的缘分深厚,与“法”的渊源亦源远流长。通海迎春花街已有约600年的历史,花街盛会至今已举办了十七届。清乾隆年间,通海县令朱阳因见地方和睦、讼事寥寥,深入查访后发现,民间有德高望重的长者常驻街巷调解纠纷,化干戈为玉帛,遂上报朝廷获誉“礼乐名邦”。这份注重教化、止息纷争的治理智慧,历经岁月洗礼,在今日通海的司法实践中得以创新性传承。

自1991年开始种植鲜切花以来,通海已形成“品牌+基地+标准+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截至目前,全县花卉种植品种超200个,年产鲜切花5亿枝、盆花45万盆。面对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通海县人民法院深知传统坐堂问案模式已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司法需求。花卉产业纠纷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常面临证据收集与认定困难、专业技术问题复杂、举证责任分配存争议以及赔偿数额确定困难等困境。

基于“以法治守护山城田湖绿色发展,守护千年古城花城锦绣”的理念,通海县人民法院将司法服务关口大幅前移,把审判力量和法治宣传延伸至花卉大棚、合作社、花企以及熙攘的迎春花街。针对花卉产业布局特点,法院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实施案件集中办理。河西人民法庭集中办理鲜切花企业和农户相对集中区域的涉鲜切花案件;在“云南盆景村”五山村所属的里山乡设立巡回审判点,专门办理涉盆景和食用花卉类案件。如此精准布局,确保纠纷解决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司法指引。

司法服务进花棚

通海县人民法院主动深入产业一线,致力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花卉纠纷常涉及专业技术问题,损失认定难度大。在一起因放水泡田致相邻洋桔梗花田被淹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中,原被告双方矛盾尖锐,且花卉损失与淹水因果关系、产量品质价格认定均缺乏鉴定条件。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判决,而是反复进行现场勘验,广泛走访花卉技术人员和经营者,力求在平等保护双方权益的基础上,找到损失赔偿的合理平衡点。这个过程虽耗时费力,却彰显了司法对花农心血和产业特性的尊重。

“从育苗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存在法律风险……”在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鲜花大棚里,通海县人民法院法官陆加才正向企业负责人详细讲解买卖合同、运输纠纷、劳务用工等风险点,并深入鲜花包装车间,向员工宣传职工权益等法律知识。类似的精准普法,已覆盖当地众多花企。

“我们公司虽未在通海县人民法院起诉过案件,但跟法院的接触也不少。”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丽琴坦言,法官主动走访花企花农,召开产业联席会,进行风险研判和法律指导,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提示,让投入高昂研发成本的企业倍感安心。同时,法院加强对花卉协会等行业组织的指导,增强了协会调解纠纷的专业底气和能力。“花卉案件有其特殊性,价格波动大,财产损害认定难。协会在法院指导下先行调解,往往比诉讼更便捷,能有效防止损失扩大。”胡丽琴说。

以里山乡五山村为例,该村共有农户400余户,几乎家家户户都培育种植盆景。目前,全村共有盆景园60余个,面积200余亩,各类盆景总数超过10万盆,年交易额近千万元。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矛盾纠纷也随之发生,除了民事纠纷外,还有一些诸如与花卉产业相关的乱砍乱挖等行政、刑事违法案件。

为将司法服务真正送到群众“家门口”,通海县人民法院推动建立“法院+综治中心+网格员”机制,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2025年7月,里山乡巡回审判点正式挂牌,开启“审判职能嵌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截至目前,共开庭审理5件案件,指导基层成功调解21件,其中花卉产业相关纠纷3件,涉及花卉土地纠纷、花农道路纠纷、盆景占地纠纷,调解成效显著。

法治文化与“美丽经济”同绽放

通海县人民法院的普法宣传独具特色,充满“通海味道”与“花香法韵”。历史悠久的迎春花街不仅是花卉盛会,更成为普法课堂。通海县人民法院将学法、普法摊位设于花街,主动贴近群众提供司法服务。2024年迎春花街期间,万余道法律知识与通海文化题目被群众竞相抢答,让大家在赏玩中提升法治素养。

同时,法院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大量聚焦民间借贷、担保、农产品买卖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普法短视频。2024年实现有效普法近600万次,2025年1至8月实现430万次,其中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56万次。自2025年起,通海县人民法院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花元素融入自媒体产品,以“一朵花带出一条法律知识”的清新形式,结合地方文化、风光、物产进行以案释法,深受好评。

此外,法院精心打造“法·通海”互动普法及法治文化特色宣传品牌,将法治与通海人文历史、环境资源有机融合。先后制作完成的秀山、古城、杞麓湖等系列全套法治文创笔记本,将地方秀美风光、历史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完美结合。这些特色普法产品,与鲜花法治系列短视频等一同成为展示美丽通海、法治通海的生动名片。

从朱阳笔下“礼乐名邦”的古韵,到如今“司法护航云花盛放”的新篇,通海县人民法院以积极主动的作为,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他们将司法服务深深扎根产业土壤,融入基层治理脉络,不仅有效化解了纷争,更滋养了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与法治信心。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言,法院守护的是花的美丽、花农的耕耘、创新的价值以及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初心。在这片繁花似锦的土地上,法治正以其温润而坚定的力量守护着“云花”产业持续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