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吴子嘉:柯文哲明年1月接民众党主席 媒体人吴子嘉11月25日在节目中表示,“黄

吴子嘉:柯文哲明年1月接民众党主席 媒体人吴子嘉11月25日在节目中表示,“黄国昌明年1月辞民众党主席,柯文哲重新执掌民众党党权,处理政党协商、党团运作等事务。” 吴子嘉称,“陈智菡最近放话‘柯文哲不排除与绿营合作’,柯文哲直接要跟美国交易,让军购预算通过。”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柯文哲的“回归”时机。明年一月,正好是立法院新会期开始之前,也就是说,他如果真的重新掌权,那就会直接操盘党团的协商、立法策略这些核心事务。 这就不是摆个样子,而是实打实要“掌控全局”。结合最近陈智菡放话说“柯文哲不排除与绿营合作”,让人不得不联想,这是不是民众党下一步棋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蓝白合失败之后,民众党现在的身份比较尴尬,国民党不靠得住,民进党又是过去死对头,但现在局势变了,角色就可能跟着变。 从策略角度看,柯文哲如果真要重新执掌党权,那很有可能是为了重建党内的凝聚力。黄国昌虽然在部分年轻选民中有一定号召力。 但他毕竟不是创党元老,也不是那种能统整全党资源的人物。更何况,党内不少人对他的风格也有些微词。柯文哲这时候出手,其实也算是顺势而为。 一方面是对外展示稳定党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内重新树立威信。毕竟,民众党如果想在未来的政治角力中继续存在,不能再当个“第三势力”的吉祥物,而是要实际掌握话语权。 再看柯文哲近期的一些动作也很有意思。他在选后没有彻底退场,反而持续透过媒体、社群等方式维持曝光度。尤其是陈智菡那番话,虽然只是“放话”。 但在政坛里,放话就是试探水温。说要不排除与绿营合作,这种话以前在柯文哲嘴里几乎不可能出现。可现在居然放出来,说明他们已经在为下一阶段的政治布局做准备。 而更让人关注的是,有消息说柯文哲还想透过“军购预算”来和美国进行某种程度的互动或交易。这点就更敏感了。 台湾的军购预算,一直是两岸关系里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柯文哲真的有意在这个议题上与美国展开沟通,那背后的战略意味就不仅仅是“立法院要过预算”这么简单。 这可能意味着民主党希望借由与美国的互动,建立起国际层级的政治认同。换句话说,不再只是靠本土选票,而是想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 这种操作虽然看起来有点危险,但从政党发展的角度来看,确实是种提升格局的方法。只是这对台湾内部的政治平衡会不会带来新的压力,还得看柯文哲实际的执行手法。 另外,把这次事件拉回历史来看也挺有意思。台湾政坛其实一直都有“领导人退而不休”的传统,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很多人卸任后还持续影响政治。 柯文哲如果真的在明年一月重掌党权,也算是延续了这个传统。只不过,他不像前人那样完全靠威望,而是靠实际掌控资源来重回权力核心。 这种做法虽然务实,但也可能引发党内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原本以为自己有机会往上爬的人,可能会觉得“老柯又回来了,我们是不是又要排队”。 不过话说回来,民众党如果真想长久发展,就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到底是“以柯为核心”的政党,还是要朝向制度化、团队化的方向前进? 如果每次关键时刻都得靠柯文哲亲自出马,那其他人永远都只是背景板。黄国昌这次“主动”请辞,有没有可能是为了避免更大规模的党内对立? 还是说,这是柯文哲和他之间的默契安排?这些都还没有公开答案,但从政治操作的角度来看,这种“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过去在台湾政坛也屡见不鲜。 另外再看看国际局势,最近亚太地区的安全议题越来越热,尤其是美国在印太的布局加强,台湾自然也被拉进这个大棋局中。 在这种背景下,谁能在“对美沟通”上占据主动权,谁就能掌握更大的话语权。柯文哲如果真如吴子嘉所说,准备借军购预算与美国沟通。 那可能也是想在这个国际大棋盘上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座位。只是这种做法风险不小,既得顾及两岸关系,也得面对岛内民意的复杂反应。 总之,柯文哲明年一月重新接任民众党主席这件事,表面上是党内人事调整,实际上可能牵动的是整个台湾政党的新一轮洗牌。如果他真要重掌党务,那就不是“重出江湖”。 而是“继续当家”。民众党的下一步怎么走,台湾的政局怎么变,甚至区域安全的走向,都可能因此发生一些微妙但关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