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楚鼓千年韵非遗入校园——岳阳市级非遗“楚鼓舞”展演分享会侧记

11月21日晚七时,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内灯火温馨,座无虚席。一场以“鼓之韵·楚之魂”为主题的岳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楚鼓舞”展演分享会在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明德国学与岳阳市岳阳楼区文化馆联合主办,旨在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唤醒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楚鼓舞”是岳阳地区流传的一种古老民间祭祀鼓乐舞蹈。每逢腊八与春节庆典,人们便会云集河边,烧草龙、跳“楚鼓舞”,以敬天礼地,祈福国泰民安。2010年,“楚鼓舞”被岳阳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市独有的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

戴宝萍是岳阳市非遗项目“楚鼓舞”的代表性传承人。四十年来,她潜心创作,编导了《楚风锣鼓》《水中月》等多部荣获全国大奖的舞蹈作品,并撰写了《楚鼓舞探源》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舞蹈》杂志。她的艺术成就也被收录于《中国舞蹈名家大辞典》。

她向在场的师生们介绍,“楚鼓舞”在战国时期便已盛行,是楚地祭祀娱神的重要形式,兼具娱乐与祭祀双重功能,并谈到其与屈原《九歌》的深厚关联,以及唐代刘禹锡在《竹枝词》中所记载的“到于今荆楚鼓舞之”的盛况。活动现场,她演示了“楚鼓舞”的基本动作,如击鼓者的“梅花步”“击鼓桩”“后腰儿鼓”,以及击锣者的“矮桩步”“跪望”“仰身锣”等。动作刚劲中带着柔美,鼓点铿锵,锣声清越,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以歌舞乐神的古老仪式中。随后,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楚鼓舞”展演片段。舞者步伐稳健,神情庄重,手中的鼓槌与吊锣在动静之间交织出千年楚韵,引来台下阵阵掌声。她还提到,近年来“楚鼓舞”等非遗舞蹈在全国重大舞蹈比赛中屡获佳绩,这正是“非遗进校园”成果的体现。

“‘非遗进校园’不仅是对传统舞蹈的保护,更是对青年文化认同的培育。校园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有责任将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民族情怀。”戴宝萍说,她希望更多年轻人能走近非遗、理解非遗,并成为非遗传承的接力者。

来源丨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晗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