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讯(通讯员倪铭翼)“以前经常在批发市场看到包装几乎一模一样的仿冒茶,今年明显感觉市面上的仿冒茶少了。”在恩施市武陵山茶叶交易中心,一位茶企负责人向回访的检察官说。
这一转变,源于恩施市人民检察院持续深化“府检联动”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的实践。近年来,该院联合恩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等20余家单位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通过信息共享、线索互移、专项行动等措施,强化保护合力。
在“恩施玉露”原产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检察官与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一起,对100余家茶企、商户进行走访,现场指导企业规范用标,同步梳理侵权线索。
为提升保护质效,恩施市人民检察院深化运行“一红一绿”地理标志保护检察工作站,组建专业化检察官团队,推动知识产权服务“零距离”。截至目前,已为58家重点农业企业、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法治培训,解答法律问题26个。
普法宣传也是筑牢保护屏障的关键一环。该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将法律课堂搬进企业厂房与乡间集市。今年以来,该院开展各类普法活动9场,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
截至目前,恩施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相关案件14件,督促查处违法案件4起,一件案例入选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