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申遗成功后首度出京展示!北京中轴线“做客”三星堆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这一瑰宝成为全人类共同守护的永恒遗产。

时隔一年多,11月25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首次出京展览,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特展的形式“做客”三星堆博物馆,与古蜀文明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由钟鼓楼、故宫、天坛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它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走进展厅,一条16米长的中轴线全景微缩模型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一展项将北京中轴线7.8公里的实际长度浓缩其中,让参观者仿佛“行走”其中。展览通过“中轴源流”“轴贯京华”“永续传承”三个篇章,讲述了北京中轴线从理念萌芽到当代新生的完整故事。从华夏先民立表测影时产生的“以中为尊”观念,到元大都奠定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格局,再到今天从“帝王轴心”向“人民轴线”的转变,每一个篇章都通过文物、文献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呈现。

展览还运用现代科技重现了《徐显卿宦迹图》、雍正帝祭先农坛等历史场景。展览最引人深思的,是对“中”字的解读。序厅以屈原的《天问》开篇,追溯“中”字从最初的立表测影,到“允执其中”的政治哲学,再到“宅兹中国”的文明自觉。这个简单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智慧。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准备了丰富的配套活动。京味民俗体验让西南地区的观众感受到老北京的生活气息,“探秘北京中轴线”社教活动则通过互动游戏让孩子们了解这条城市轴线的故事。专家讲座将深入解读中轴线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展览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知识的传播。

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指导,三星堆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主办,是三星堆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主题系列特展”的续作。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26年3月31日,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