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微风]1946年,国军少将趁着夜色,闯进了一个地下党员家里,他用枪顶着地下党员

[微风]1946年,国军少将趁着夜色,闯进了一个地下党员家里,他用枪顶着地下党员的脑袋,低声说:“我知道你是地下党,想请你帮个忙!”   1946年的一个深夜,一只拿枪的手稳稳地顶住了一个男人的后脑勺,持枪的人是国民党第十一战区的高级作战参谋、陆军少将谢士炎;而被枪口抵住的是他的多年老友,也是他长期怀疑的“异己分子”陈融生。   按照常理,身为国军将领,谢士炎抓到“赤色嫌疑人”该立刻扭送审讯室,但他没有,他说出一句让人惊心的“反话”:我知道你的底细,我有件关于张家口安危的大礼,既然你不是“那边”的人,那我就走了。   枪口下的陈融生从震惊转为决断,那句“谢兄,我帮你”,瞬间让两人的身份在那一刻发生了质的倒转,这一夜,并没有发生抓捕,反而成就了近代谍战史上最惊险的一次“投名状”。   为什么要走这步险棋?回看谢士炎的前半生,你会发现这场背叛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个爱国者被现实逼到了死路后的反击。   回想浙江衢州的那场战,谢士炎还只是个团长,硬是带着一个团的兵力,跟十倍于己的日军死磕了几个昼夜。   那一仗,他是真正的“抗日虎将”,毙敌两千多,连日军旅团长都成了他的枪下亡魂,按逻辑,这样的功勋武将,抗战胜利后理应平步青云。   可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日本投降,他兴冲冲地去芷江接收日伪财产,本以为是去替国家收回尊严,结果看到的是同僚们疯狂中饱私囊。   在他的认知里,这些东西属于国家,谁拿谁就是国贼,他天真地以为凭借一腔正气就能拦住贪欲的洪流,结果贪官们毫发无伤,因为背后都有“靠山”,反倒是他这个拼过命的英雄被诬陷、被撤职,甚至莫名其妙地蹲了几个月的大牢。   那一刻,铁窗里的阴冷恐怕比战场上的硝烟更让他寒心,虽然后来被老上司孙连仲保释出狱,并爱才心切地让他坐到了第十一战区作战处长的位置,官复原职甚至还有晋升,但谢士炎心里的那个“国民党”早就死了。   真正让他爆发的,是那个所谓的“张家口作战计划”。   身处作战处核心位置的谢士炎再清楚不过,进攻张家口意味着什么——那不是驱逐外侮,那是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   他想把自己这身打鬼子的本事,用到真正为国为民的地方去,可环顾四周,他在国军阵营里竟然找不到一条可以走的路。   这种窒息感才逼出了那个深夜持枪闯民宅的“少将”,他其实早就在观察陈融生,这位朋友不贪污、不腐败,身上那股正直的劲,跟那个烂透了的官场格格不入,谢士炎那时候就已经隐隐觉得,对方也许就是那个能把自己引向延安的引路人。   因此,那把枪既是试探,也是投诚的信号。   事实证明,他看人的眼光和他打仗一样准,,通过陈融生的牵线,几个月后,一辆不起眼的汽车停在郊外,车门打开,负责接待他的人是叶剑英。   没有繁文缛节,这位刚刚通过了最危险“面试”的国军少将在车厢里庄严承诺,正式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叶剑英不仅接受了他的情报,更亲自担任了他的入党介绍人。   此后,这位深海里的“谍将”继续潜伏在国民党的心脏部位,利用职务之便,将大量足以扭转华北、华东战局的绝密情报送到了解放区。   历史总是充满遗憾,1947年秋,因为叛徒出卖,谢士炎的身份暴露。   在那间阴暗的牢房里,他再一次面临选择,敌人用尽了酷刑,想从这位曾经的高级将领嘴里撬出组织的秘密,想看到他后悔、求饶。   但他只留给了审讯者无声的轻蔑,1948年11月19日,南京的深秋萧瑟寒冷,36岁的谢士炎走向了刑场。   信源:北晚在线 谢士炎:利剑出鞘插入敌人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