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50年,志愿军炊事班班长康庆禄牺牲后,他的机枪仍然在发射子弹,击毙了一大片敌

1950年,志愿军炊事班班长康庆禄牺牲后,他的机枪仍然在发射子弹,击毙了一大片敌人,美军对此很纳闷:“难道他还没有死,只是躲起来了?” 1950年的月峰山阻击战,38军114师342团1营3连已经在阵地上跟美国人死磕了好几天。大家都知道,38军那是梁兴初带的队伍,打仗那是出了名的不要命。 但这天的情况有点特殊。 康庆禄带着两个小战士,背着刚做好的热乎饭菜,深一脚浅一脚地摸上了阵地。老康心里头急啊,前线的兄弟们已经断粮好久了,这顿饭要是送不上去,战士们哪有力气跟美国佬拼刺刀? 可当他们气喘吁吁爬上战壕时,眼前的景象让老康手里的饭勺差点掉地上。 阵地上静得可怕,没有枪声,也没有喊杀声。放眼望去,只有横七竖八的战友遗体,还有被打得焦黑的泥土。 “坏了!难道3连打光了?” 他哪里知道,这是个巨大的误会。事实上,3连因为伤亡过重,在刚刚打退敌人一波进攻后,接到了营长曹玉海的命令,已经转移撤退到后方修整去了。 看着满地的狼藉,这位有着5年军龄的老兵,眼眶瞬间红了。但他没有像新兵蛋子那样慌乱,而是迅速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对身边两个吓得直哆嗦的小战士说:“你们俩,赶紧回去找营长报告情况!就说阵地还在咱们手里,但我一个人守不住,请求支援!” 小战士一听急了:“班长,那你呢?” 老康把背上的行军锅往地上一卸,捡起一把卡宾枪拉了拉枪栓,咧嘴一笑,露出满口被烟熏黄的牙齿:“我?我是老兵,这阵地上还有这么多枪支弹药,够我顶一阵子的。记住,人在阵地在!” 看着两个小战士抹着眼泪跑远,康庆禄成了这片阵地上唯一的活人。 老康并没有盲目地在那傻等,他先把战友们遗留下来的武器全收集了起来。阵地上光是缴获的美式步枪、卡宾枪就有十几支,手榴弹更是成箱。最让老康惊喜的是,他在一个弹坑边上,摸到了一挺还能用的重机枪。 他解下自己的绑腿带,又找来几根布条,接长了以后,一头拴在重机枪的扳机上,另一头拴在自己的脚踝上。 这就是老康发明的“联动射击法”。他在战壕里来回移动,手里用步枪和手榴弹招呼近处的敌人,脚上一蹬一踹,那挺架在远处的重机枪就“突突突”地响起来。 虽然准头差点意思,但在敌人听来,这阵地上到处都在开火,根本摸不清到底有多少人。 天刚蒙蒙亮,美国大兵就开始摸上来了。 老康沉住气,把他们放近了,直到能看清这帮洋鬼子蓝眼睛里的血丝,才猛地甩出一排手榴弹。 随着几声巨响,美军倒下一片。紧接着,老康脚下一蹬,远处的重机枪开始咆哮,他又端起步枪点射漏网之鱼。 “见鬼!情报不是说他们撤退了吗?这至少有一个排的兵力在驻守!”美军指挥官气急败坏地吼道。 这就是老康想要的效果。他一个人,硬是演出了千军万马的动静。 整整一个上午,美军发动了数次冲锋,都被这个“幽灵部队”给顶了回去。阵地前沿,美军的尸体铺了一层又一层。 美国人终于失去了耐心。他们不讲武德了,直接呼叫了空中支援和重炮群。 一时间,月峰山阵地仿佛变成了炼狱。炸弹像不要钱一样倾泻下来,泥土被炸上了天,岩石被崩成了粉末。在这样密集的火力覆盖下,血肉之躯显得是那样脆弱。 当炮火终于停歇,美军士兵小心翼翼地端着枪,猫着腰冲上阵地时,他们并没有遭到反击。 在一处被炸塌的战壕边,他们终于发现了那个让其损兵折将的“中国部队”,只有一个人。 康庆禄静静地躺在那里,浑身是血,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的身边,散落着打空的弹壳和无数的手榴弹拉环。 一名美军军官走上前,想看清这个让他们吃了大亏的中国士兵到底长什么样。他看着康庆禄那张布满皱纹、并不高大的脸庞,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敬畏。 然而,就在这名美军试图跨过康庆禄的遗体,去查看那挺重机枪时,恐怖的一幕发生了。 他的脚不小心绊到了康庆禄脚踝上的那根布条。 那挺沉寂已久的重机枪,仿佛突然从地狱中苏醒,枪口喷出愤怒的火舌。当场就有几名美军被子弹贯穿,惨叫着倒在血泊中。 活着的美军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寻找掩体,嘴里惊恐地喊着:“他没死!他没死!这是个魔鬼!” 直到过了好久,他们才发现,这只不过是那个死去中国士兵留下的最后一道机关。 就在美军乱作一团的时候,我们的援军到了。 那两个回去报信的小战士,带着营长曹玉海和反击部队,像猛虎下山一样冲了上来。看着班长的遗体,战士们的眼睛都红了,他们怀着复仇的怒火,一举将立足未稳的美军赶下了阵地,甚至还抓了不少俘虏。 正是从这些俘虏惊魂未定的口供中,我们才拼凑出了康庆禄最后战斗的细节。 战后,志愿军总部经过核实,追授康庆禄一等功。在38军这支王牌部队里,能拿一等功的炊事员,康庆禄是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