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苏联最后的元帅亚佐夫逝世,留下遗言给普京:俄罗斯应该效仿中国 亚佐夫是典型的“苏

苏联最后的元帅亚佐夫逝世,留下遗言给普京:俄罗斯应该效仿中国 亚佐夫是典型的“苏式英雄”。1924年出生在西伯利亚的一个穷山沟里。 卫国战争爆发,十几岁的亚佐夫就扛枪上了前线。他是一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靠着实打实的战功,从大头兵一步步干到了将军。他对苏联的情感,那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刻在骨头里的信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的苏联老大哥那是相当热情。亚佐夫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关注这个邻居。那时候中苏好得像一个人,亚佐夫属于苏联军队里对华的“温和派”或者说是“务实派”。 哪怕后来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闹僵了,甚至在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那时候亚佐夫看着局势,心里其实是焦虑的。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苏联真正的威胁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而不是旁边的中国。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搞内耗,最后只能让美国人看笑话。 后来他当了远东军区司令,手握重权,他开始更积极地推动局势缓和。他访问中国时说过一句话特别实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有矛盾很正常,但中苏友谊不能断。” 特别是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亚佐夫更是感慨万千。这就是他后来反复强调要“学中国”的根源,如何在改革的同时,不把房子给拆了。 上世纪80年代末。那会儿的苏联实际上里头已经虚了。经济停滞,人心思变。这时候,戈尔巴乔夫上台了。 亚佐夫能当上国防部长,还得“感谢”那个著名的“红场飞机事件”。 1987年,一个叫鲁斯特的西德小伙子,开着一架单引擎小飞机,大摇大摆地穿过苏联号称“铜墙铁壁”的防空网,直接降落在莫斯科红场。全世界的媒体都炸锅了:这就是让北约瑟瑟发抖的苏军?连架民用小飞机都防不住? 这就给了戈尔巴乔夫动手的理由。这其实是一场借题发挥的政治清洗。借着这个由头,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下课,一大批高级将领被撤职。 然后,戈尔巴乔夫选中了亚佐夫。 因为亚佐夫那时候表现得比较“听话”,是个纯粹的军人,不怎么玩政治。戈尔巴乔夫以为找了个好控制的“工具人”,好推行他的那一套“新思维”。1990年,戈尔巴乔夫甚至破格晋升亚佐夫为苏联元帅。 戈尔巴乔夫搞“新思维”,要在军队搞“非党化”,还要单方面大裁军,甚至要销毁大量核武器来向西方示好。 亚佐夫虽然是个听话的军人,但只要是个正常的苏联军人,看到这些政策都得炸毛。军队是国家的脊梁,核武器是国家的底牌,哪有为了讨好敌人,先自断手脚的道理? 亚佐夫试图反对,但他发现自己被架空了。他眼睁睁看着苏联从内部开始瓦解,那种无力感,估计比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还难受。 1991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彻底失败,经济崩溃,加盟共和国纷纷要闹独立。 8月19日,著名的“八一九事件”爆发。 亚佐夫和其他几位高层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他们的目的很单纯:阻止签署新联盟条约,保住苏联不解体。 可惜,这帮老头子搞军事是一把好手,搞政变简直就是外行。他们优柔寡断,顾虑重重。 那天亚佐夫手握重兵,坦克都开进城了,但他下不了狠心。面对叶利钦站在坦克上的振臂高呼,面对街头的民众,亚佐夫迟疑了。他不想把枪口对准自己的人民。 计划执行得漏洞百出,没有第一时间控制住关键人物叶利钦,也没能掌控舆论电台。结果就是,短短三天,政变流产。 这场原本为了拯救苏联的行动,反而成了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亚佐夫被捕入狱,他听着外面的消息:苏联没了,俄罗斯独立了,曾经的超级大国瞬间分崩离析。 几年后,由于大赦,亚佐夫出狱了。 那时候的俄罗斯,已经是叶利钦时代后的烂摊子,直到普京上台,才稍微稳住了阵脚。 晚年的亚佐夫,看着普京费尽力气把俄罗斯从悬崖边拉回来,同时也看着南边的中国一路高歌猛进。 中国和苏联,原本起点差不多,甚至中国更穷。但中国在改革的时候,死死守住了一条底线:党的领导不能丢,国家的稳定不能乱。 反观苏联,戈尔巴乔夫听信了西方的忽悠,以为只要搞个所谓的“民主化”,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结果政治先乱了,党先散了,军队不知为谁而战了,最后国家自然就碎了。 亚佐夫在临终遗言里提到“学中国”,核心就在这儿。 他看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数字的差距,更是两条道路的本质区别。 他对普京说这番话,其实也是在担忧俄罗斯的未来。虽然普京很强硬,也很有手段,但俄罗斯现在的经济结构太单一了,过度依赖卖能源,这就好比坐吃山空。而且外部环境依然恶劣,西方对俄罗斯的围堵从来没停止过。 他建议学中国,是希望俄罗斯能像中国那样,建立起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不再看西方的脸色吃饭;是希望俄罗斯能在政治上保持定力,别再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普世价值”给忽悠瘸了。 亚佐夫走了,那个红色的时代也彻底翻篇了。 他留给普京的这句遗言,是一个经历了国家兴亡的老人,用一生血泪换来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