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鸿章到蒋介石,两人都栽在了同一个致命误判上——总觉得这个邻国做事会留余地、守底线,可偏偏日本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只认实力不认规矩,这事儿扒开细看,满是值得警醒的门道。 李鸿章早年曾抱有联日想法,觉得签份友好条约就能绑住日本野心,过分迷信国际规则的约束力,哪怕日本悄悄筹备侵台、吞并琉球,他仍没彻底打消幻想,觉得对方不会刚缔约就翻脸。 日军出兵台湾时,他按常理判断对方必会先下战书,迟迟不愿主动设防,只让清军扎营操练不许挑衅,最后只能妥协赔款,默认琉球归日,反而喂大了日本的扩张胃口。 后来甲午之战前,他又误判日本兵力与战意,被虚假捷报误导,低估了日军的狠劲,手里的海防力量没能及时发力,最终惨败收场,一步步被日本逼着让步,说到底就是错把日本的隐忍当克制,没看清其无底线掠夺的本质,栽得彻底。 蒋介石更是重蹈覆辙,七七事变后,他笃定日本华北兵力薄弱,只是想恫吓讹诈,不会真的全面开战,还盘算借机让中央军重回河北,压根没摸清日本的底牌。 可日本转头就召开会议统一意见,火速增兵华北,关东军、驻朝师团纷纷驰援,等日军大举进攻把29军赶出平津,蒋介石才幡然醒悟误判有多严重。 之后他发动淞沪战役想扭转局势,却没料到日本早有华中作战计划,精锐部队被大量消耗,终究没能挽回颓势,核心还是低估了日本打破底线、全力侵华的决心,没看透对方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行事逻辑,终究栽了大跟头。 放到当下看,日本的性子从没改,2025年防卫预算涨到8.7万亿日元,连续14年递增,还密集参与多国军演,突破专守防卫谋求反击能力,本质就是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信奉实力至上。 李鸿章和蒋介石的教训早已说明,对日本抱有底线期待本就是致命错误,它从不会被规则束缚,只会顺着野心步步突破,误判对方的底线,终究要付出惨痛代价,这一点从来没变过。日本对华态度 日本战略困境 日本海上实力 对日本印象 李鸿章 日本国事 日本战略误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