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数字化转型激活失业保险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激活失业保险新动能

秦皇岛“智慧失业服务”惠及29.82万名个人和1.2万家企业

“以前办失业保险得跑好几趟,现在手机上点一点,钱就到账了。”家住海港区的失业人员张女士近日通过“河北人社”APP顺利申领到失业保险金。这背后,是我市全面推进失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变化。

今年以来,我市以数字技术重构失业保险服务模式,推动建成“数据驱动+自动预警+智能经办”的新型服务体系,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柜台办理”到“指尖办理”的根本性转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失业保险相关资金3.79亿元,惠及29.82万人和1.2万家企业。

“为风险防控装上‘智慧大脑’后,系统能够自动预警‘短期参保后领金’等异常行为,让我们能够精准锁定核查目标。”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失业工伤保险业务审核部负责人杨洋介绍,通过建立多层次风险预警模型,系统已累计筛查疑似风险706人次,成功阻断违规申领13起,筑牢了基金安全“防火墙”。

不仅如此,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也让资金流向更透明。通过与教育、财政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我市今年已协同处置申领突增情况334人次,核实培训信息30余人次,确保每一笔补贴精准发放。

在新型服务体系中,智能经办已经实现了“分钟级响应”。“过去核查2万多户企业参保情况要用好几天,现在只需几分钟。”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失业工伤保险业务审核部工作人员黄铮表示,借助养老、失业、工伤三险自动比对系统,选择性参保核查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与此同时,全省首个企业信用批量核验系统的上线,使稳岗返还资金发放更加高效。截至目前,全市已为1.2万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9866.45万元,惠及职工27.38万人,其中2025年度首批资金已在全省率先发放。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我市通过数字化转型,让失业保险服务变得更智慧、更温暖、更高效。

“现在取号办失业金,走几分钟到银行网点就行。”正在建设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市民李忠说。依托“社银合作”机制,我市构建起“城区10分钟、乡村5公里”便民服务圈,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更让群众感到暖心的是“政策找人”的新体验。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系统主动向符合条件的1.53万家企业推送稳岗返还政策,为1.16万余名失业人员发送待遇申领提醒,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记者:王东

通讯员:王涛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