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节目里,新加坡嘉宾刚说完“我们不喜欢中国”,主持人就笑着接一句:“白男也喜欢你们,跪着就行。”一句话,把“讨好”打回原形。 最近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的聊天截图,把亚洲邻国对中国的复杂态度展现得非常直接:他们既有距离感,又离不开中国,这种矛盾不是单纯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情感和现实的拉扯。 这话听着扎心,却没半点夸张,戳的就是那种既要又要、装腔作势的虚伪。就说这位新加坡嘉宾,敢在欧美节目里说“不喜欢中国”,底气看着足,实则藏着没底气的讨好——怕跟中国走得近,被西方贴“亲近中国”的标签,丢了他们想蹭的西方圈层认可,可转头看看新加坡的货架,半数日用品印着中国制造,港口里三成以上转口货物来自中国,疫情时中国递来的医疗物资、复苏后中国游客带火的旅游业,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红利,真能断了和中国的关联?根本不能。 新加坡的矛盾,早刻在发展轨迹里。作为靠转口贸易立足的国家,中国常年是他们的重要贸易伙伴,本地不少中小企业靠给中国商家供货谋生,连街边小贩都知道,中国游客多的时候,生意能比平时好三成。可偏有部分常泡在西方语境里的人,总爱端着姿态,要么说“中国氛围太热闹不适应”,要么暗戳戳踩一脚“不够精致”,本质是受西方长期话语权影响,觉得跟西方贴得近才叫“高级”,对中国摆距离感,能显得自己“脱离亚洲普通圈层”,可真要让他们断了中国的利益,又会急得跳脚,这种口是心非,说到底是心态失衡,把讨好西方当体面,把互利共赢当负担。 主持人那句反怼,没带脏字却刀刀见血:“白男也喜欢你们,跪着就行。”这话不是恶意攻击,是点破他们讨好西方的本质——对中国摆冷脸讲距离,对西方却主动放低姿态,连基本的平等立场都抛在脑后,西方说什么就跟着附和,哪怕涉及自身利益,也不敢说半句反对的话。之前西方炒作“中国威胁论”,就有新加坡精英跟着附和,转头中国推出区域合作计划,他们又第一时间凑上来争取名额,一边想蹭西方的“优越感”,一边想拿中国的实惠,两头讨好,最后活成了既不被西方真心接纳,又让中国民众反感的尴尬样子。 不止新加坡,不少亚洲邻国都陷在这种矛盾里。有的东南亚国家,一边盼着中国投资建基建、修公路铁路,改善本地交通;一边又跟着西方喊“中国影响扩大”,甚至出台政策限制中国企业,转头看到周边国家靠和中国合作富起来,又偷偷放宽限制抢红利。还有的国家,民众日常离不开中国产的家电、零食,却在网络上跟着抹黑中国,说“中国商品质量差”,可真让他们买高价西方商品,又舍不得口袋里的钱,这种情感和现实的拉扯,本质全是利益算计,没有半点真诚立场。 深层想,这种矛盾背后藏着西方舆论的长期渗透。这些年西方靠着话语权优势,不断给亚洲国家灌输“西方优越”的观念,不少人被洗了脑,觉得跟着西方才叫“进步”,对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刻意保持距离甚至排斥,以此彰显自己“和西方接轨”。可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能提供的合作价值、发展机遇,远超西方给的那些虚无标签,他们却看不清,还抱着过时的心态,一边依赖中国谋生存,一边装清高嫌弃中国,说到底是认知落后,又被利益裹挟,不敢直面自身真实需求。 国家之间从来没有单纯的“喜欢或不喜欢”,只有互利共赢的现实。刻意讨好西方换不来真尊重,对中国摆冷脸也断不了利益关联,与其在情感和现实里反复拉扯、装腔作势,不如摆正心态,平等对待邻国,珍惜和中国的合作机会。毕竟靠跪着换来的认可,从来都不是真体面;能靠互利共赢站稳脚跟,才是实打实的底气。那些总想着两头讨好的国家,要是一直拎不清,最后只会错失发展机遇,落得两头空的下场。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