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复旦教授冯玮又顶上热搜,因为他说“中日彼此给个台阶”还顺带怀疑狼牙山五壮士的真实

复旦教授冯玮又顶上热搜,因为他说“中日彼此给个台阶”还顺带怀疑狼牙山五壮士的真实性,短短两天阅读量破两亿,弹幕区从史料到立场火力全开。 很多人火大的不是他唱反调,而是想起他多年来依靠国家课题经费研究日本史,现在却像在给日本纾困。 这话戳中了所有人的痛处——学术可以有不同视角,但不能没有底线;研究可以追求中立,但不能背叛民族良知。冯玮顶着“复旦教授”“日本史专家”的头衔,拿着国家拨给的科研经费,本该深挖历史真相、还原侵略本质,结果却站在舆论场上给日本“递台阶”,甚至质疑早已被铁证证实的英雄事迹,这哪是学术探讨,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狼牙山五壮士的真实性,从来不是什么“有待商榷”的谜题,而是刻在史料里、印在民族记忆中的铁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收录的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总结、战斗详报里,明确记载着1941年9月25日,马宝玉等五位战士为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将三千多日伪军引上绝路,激战五小时弹尽粮绝后,砸毁武器纵身跳崖的壮举。当时的《解放日报》《晋察冀日报》第一时间报道,聂荣臻元帅亲自签署训令号召全军学习,两位幸存的勇士葛振林、宋学义此后的人生轨迹,更是从亲历者角度印证了这段历史。2014年,五壮士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他们的荣誉战旗还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检阅。这些跨越八十年的史料、文件和实物证据,难道还抵不过一个退休教授的一句“怀疑”? 更讽刺的是,冯玮自己号称“史料本身会说话”,在著作《日本通史》里标榜要“说明史实之真相”,可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问题上,却选择性无视所有权威史料。他忘了自己拿过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经费来自国家财政,初衷是让他研究中日现代化进程的真实脉络,而不是让他用学术包装历史虚无主义。网友说得辛辣:“让你研究日本人,不是让你成为日本人”,这话虽糙,却点破了核心——学术自由从来不是歪曲历史的挡箭牌,拿着国家的钱替侵略者消解罪责,本质就是学术操守的彻底失守。 冯玮的“中日彼此给个台阶”,在当下的局势里更显荒谬。就在他发声前不久,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安全挂钩,声称可能触发集体自卫权,还多次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2025年防卫预算飙升至9.9万亿日元,在西南诸岛密集修建导弹阵地,射程直接覆盖台海和东海,甚至和北约搞起跨洲军事联动。人家步步紧逼挑战底线,冯玮却劝中国“给台阶”,这不是理性中立,而是不分是非的和稀泥,是对民族利益的漠视。 回顾他过往的言论,这种立场倾斜早有苗头。他曾把抗日英雄轻率称为“抗日分子”,还拿自己爷爷的抗日经历给自己站台,试图用个人叙事替代历史公论;在B站讲课连“本能寺之变”的年份都能说错,基础史实都拎不清,却敢在公共平台大谈中日关系。退休后更是频繁参与日本教育推广活动,鼓吹“赴日留学是逃避内卷的优选”,一边享受着中国学术圈的资源和声誉,一边处处给日本背书,这种双重标准实在让人不齿。 历史学者的责任,是守护真相、传承记忆,而不是为了博眼球或某种立场歪曲历史。狼牙山五壮士代表的,不是一段孤立的战斗,而是民族危亡之际,中国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容不得任何人亵渎和质疑。冯玮的言论之所以引发全民愤怒,正是因为他触碰了这个底线——英雄不容诋毁,历史不容篡改,拿国家经费做着伤害民族情感的事,注定会被钉在舆论的耻辱柱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