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得知溥仪的工资只有180元后,老人家说:毕竟是“皇帝”嘛,这点钱也太少了,从我的稿费里拿一笔钱送给他。 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自带历史的戏剧张力,三岁被抱上紫禁城龙椅,六岁沦为退位皇帝,后来又成了伪满洲国的傀儡,1945年沦为战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改造了十年。 1959年冬天,特赦令送到他手上时,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双手颤抖——他没想到,自己这个曾经的“亡国之君”,还能以新中国公民的身份活下去。 1964年春节,毛主席在座谈会上跟章士钊聊起了溥仪。 听说溥仪每月180块的工资紧巴巴,日子过得不宽裕,毛主席当即说: “每月只有180多元工资,怕是太少了,从我的稿费里拿点钱给他,改善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聊到一半,章士钊提了句溥仪的叔叔载涛也难,家里房子漏雨没人修。 毛主席记得载涛留过洋,当过陆军大臣,如今是军委马政局顾问,当即表示:这样的人生活不好不行。 座谈会一结束,两笔稿费就托人送了过去。 溥仪接到钱时激动得说不出话,当场吟了句“欣逢春雨获新生,倾海难尽党重恩”;载涛拿着修房款,哭着写了封感谢信,把漏房修好后,逢人就说:“毛主席给了我春天般的温暖。” 这年年底,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溥仪跟杜聿明、宋希濂等六位政协文史专员,一起被推荐成了全国政协委员。 公布的名单里,溥仪排第一——这可不是简单的排序,是实打实的政治待遇。 特赦后他就在政协做文史专员,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受着格外的关照,最让他安心的是婚姻大事,以他的经历和内向的性格,自己找对象难如登天。 政协和医院的人看在眼里,托了好几位红娘牵线,把北京一家医院的资深护士李淑贤介绍给了他。 1962年两人结婚时,婚礼办在政协文化俱乐部,虽说那时候经济困难没摆宴席,但茶话会加酒会办得挺隆重,近百人来祝贺,全国政协、统战部都派了部级干部到场。 婚后政协还给他安排了独立小四合院,这待遇在其他专员里少见——杜聿明、宋希濂他们结婚,也只是住进合住的大院子。 溥仪对这段婚姻格外珍惜,每天早上送李淑贤到门口,看着她上班的方向望好久,跟同事说起妻子每天上班加照顾自己很辛苦,语气里全是心疼。 1961年,毛主席就曾在中南海颐年堂单独见了他,一聊就是五个多小时,还留他吃了晚饭。 刚见到毛主席,溥仪就红了眼:“我是对国家民族犯了大罪的人,您还肯见我。”话没说完就哭了。 毛主席拍着他的肩膀劝,等他平静下来才慢慢聊,从工作聊到生活,还劝他好好跟过日子。 后来每次跟同事说起这次接见,溥仪都忍不住掉眼泪。 这个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孤僻的人,似乎只有在说起这份知遇之恩时,才愿意敞开情绪。 日子刚安稳没几年,1966年8月,文史专员们被勒令停止工作,留在机关里搞卫生、扫厕所,还不能参加政治运动。 溥仪身体本就不好,扫厕所没几天就开始尿血,没法再干活,要求去医院检查。 同事沈醉和宋希濂陪他去了政协合同医院,查出来是膀胱癌,得住院。 可那时候医院也乱,院领导一听病人是溥仪,当即说不能给“帝王将相”治病,不肯收。 两人没办法,只能去找还没受冲击的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沈德纯。 沈德纯是董必武的老秘书,赶紧把情况报到周恩来办公室,靠着总理的亲自指令,溥仪才住进了医院。 可惜住院不到三个月,1967年10月17日,这位末代皇帝就走完了一生。 直到八十年代初,政协才给他补开了追悼会,骨灰安放在八宝山,他的遗孀李淑贤,也一直由政协照顾到去世。 溥仪的故事,从来不止是一个人的命运起伏,更是一段历史的鲜活注脚。 中国几千年历史里,末代帝王要么身死国灭,要么隐姓埋名苟活,溥仪却成了例外。 从战犯到文史专员,再到全国政协委员,这种身份的跨越,背后是中国共产党“改造人”政策的底气。 这种改造不是简单的惩罚或说教,而是真真切切的尊重。 这些举动,把一个被历史抛弃的“废帝”,拉回了正常的人生轨道,让他重新成了有尊严、有情感的“人”。 从紫禁城的龙椅到政协的办公桌,从末代帝王到共和国公民,溥仪的一生,是一部被时代重塑的救赎史。 帝王的光环早已褪色,留在历史里的,是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获得新生的真实模样。 【评论区聊聊】溥仪从帝王到公民的转变中,哪一点最让你感慨? (信源:大大用典【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环球网 我所亲历亲见亲闻的溥仪——人民政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