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松花江畔寒意渐浓,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即将开始冰景建设,上一个冰雪季储存的20万立方米的存冰也正式启用,存冰场现场的情况如何?
总台记者魏雯雯:我现在就是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存冰场,冰垛已经褪去层层保护。这些冰都是上一个冰雪季在大寒节气前后从松花江开采出来的,一共有20万立方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将标准足球场铺上一米高的冰,可以铺满28个。
这些存冰就是每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能提早与游客见面的关键所在。

现在是11月下旬,松花江哈尔滨段现在的模样还在流冰状态,没有封冻,采冰工作一般都要等到12月初的大雪节气,当冰层厚度超过30厘米才能开采。如果大雪节气再开始冰景建造,至少要12月末才能开园,那现在有了存冰,从今天启用之后,陆续就可以开始冰景的基础建设了,预计12月中旬,新一届的冰雪大世界就能与大家见面了。
这些冰是在上一个大寒节气采出来的,到现在已经储存10个月,也经历了炎炎夏日,这些冰体到底什么样?

当时开采的时候都是按照长160厘米,宽80厘米,厚度超过50厘米进行储存的,目前整个冰体保存得很完整,我们了解到,冰体经过10个月的储存,可利用率能达到80%。
其实存冰技术古时候就有,过去把冰放在冰窖里储存,夏天用来消暑或给食物保鲜。存冰主要原理就是隔绝,要隔热、避光、隔绝雨水渗漏,隔绝空气进入,冰雪大世界这么大体量的存冰,就是将古法技艺与现代先进的隔绝材料相结合,每一个冰垛都设置了由塑料布、隔热棉等材料形成十多层防护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让冰块即便在地上开放的区域也能安然度夏。

起出来的冰块开始运往验冰场,经过检验合格之后,就会运往园区开始冰景建设了。我们了解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造雪工作也早早启动了,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总用冰用雪量达到40万立方米,而且为了丰富游玩体验,园区面积从100万平方米扩大到了120万平方米,除了经典的超级冰滑梯和梦想大舞台,今年园区又新增了一个冰雪大舞台,演绎内容也会更加丰富,还新增了雪地温泉、雪屋子火锅等等,这个冬天很值得期待,大家有时间不妨来哈尔滨,共赴一场浪漫的冰雪之约。
20万立方米存冰如何“度夏”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采用的冰取自松花江,这里的冰杂质少、气泡少、透光度高。但是采冰工作一般要等到12月初才能开始,此时取冰再进行冰景建造会影响开园时间。为了尽早开园,当地采用了将上一个冬季取出的冰存储下来的方式,以便更早进行冰景建设。这些冰是如何能在室外存上10个月都不化呢?一起来了解。
上个冬季,当地存储了20万立方米的冰,按长1.6米、宽0.8米、厚度超0.5米的标准切割,这些存冰是如何实现跨夏储存的呢?专家介绍,想要说清楚“冰为什么不化”,需要从内部结构说起。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任延宇:其实冰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只不过冰之所以有一个比较坚固的结构,是因为它的分子之间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晶格结构,如果你想把冰融化成水,就需要足够的能量去打破这个晶格结构,因此我们为了保护这些冰就需要想办法,去隔绝这个热量的传输。
从冰变成水,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现在的存冰方式,就是在隔绝热量传输的同时,再将大量冰块集中在一起储存。当地设置了由塑料布、隔热棉组成的十余层保温材料,以抵抗来自外部的能量交换。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市场营销部副部长孙泽旻:要想让冰存的时间更长,冰垛的体积要足够大,我们这个冰垛一个就有2万多立方米。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任延宇:被融化的自然是离保护层最近的,也就是表面的一些冰,这些冰融化也是需要吸收热量的,这其实就相当于为内部的冰提供了保护。

此外,为了保障存冰的质量,工作人员会定期巡场检查,及时修补破损冰垛,阻止寒气流失,这样就能保证存冰启用时,利用率达到80%左右。目前,这里的存冰已经开始运往验冰场检验了,检验合格之后,就会运往园区进行冰景建设。据了解,存冰的使用可以实现至少提前一周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