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林帅的胞弟在解放太原时壮烈牺牲,这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那年3月,解放太原的战号吹响,66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动身,这支部队3月12号从驻地出发,3月20号就赶到了太原北郊,跟其他兄弟部队汇合。 当时打太原的阵容不小,十八、十九、二十三个兵团,再加上第七军和军委的三个炮兵师,徐向前当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也亲自到前线坐镇指挥,看得出这场仗对解放华北有多关键。 林向荣那时候是66军197师590团的团长,带着弟兄们憋着一股劲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4月19号晚上,66军刚进入阵地准备拂晓行动,半夜就出了个意外。 197师阵地前面阳曲镇的守敌,是71师212团,少了两个连,团长带着人投诚了,197师没费一枪一弹就占了阳曲镇,算是开了个好头。 第二天凌晨3点,林向荣带着部队从阳曲镇出发,直扑黄花园沟南的敌暂编三十九师师部。 敌师长刘鹏翔还想顽抗,当场就被击毙。 部队趁势往敌人纵深推进,拿下古檀、新店之后,跟一九八师汇合,沿着铁路往南横扫。 两个小时的功夫,七府坟、十里铺、新城镇车站还有炼钢厂的据点全拿下来了,期间歼灭了敌46师一个团和27师89团,势头正猛。 接下来要攻的是化工厂,这是国民党军北郊工厂防线的核心据点,之前侦察知道这儿是敌人重点经营的地方,工事修得相当牢固。 可就在部队准备强攻的时候,对面突然打出白旗,扩音机里喊着同意休战,要师级长官过去谈受降。 大伙儿心里都犯嘀咕,这么重要的据点,敌人能轻易放弃?可真要强行进攻,自己这边也得付出不小代价。 师里有敌工部负责接洽受降,可谁都怕这是敌人的圈套。 这时候林向荣站了出来,说:“敌人真投降的可能性不大,我带一排人过去试探最合适。” 就算是圈套,他们人少也能借着地形灵活反击,就算要强攻,也得有突击队先探路,他去还能顺便做受降的准备。 这话句句在理,师领导同意了,还叮嘱大部队随时准备接应。 林向荣和警卫员各自骑在马上,走在队伍最前头,后面的弟兄们心里都十分紧张,每一步都觉得沉得慌。 突然,敌人阵地里枪声爆响,果然是诈!大部队赶紧出击接应,可敌人火力太密,冲不上去还折了不少人,只能暂时停攻。 直到21号凌晨,上级调来了炮兵增援,197师借着炮火掩护两面夹击,打了一个多小时才彻底端了化工厂的工事,歼灭了守敌,总算突破了北郊工厂区的防线。 后来大伙儿才看清,敌人早挖好了坑,特意把林向荣和那一排人引到一个三面都有交叉火力的绝地,没遮没挡,想在这儿重创咱们部队,甚至想对高级首长下黑手。 有个侥幸活下来的战友说:陷进绝境后,林团长还想着组织反击,交火的时候警卫员先中了弹倒在地上。 林向荣牺牲的时候才33岁,部队有规定,三十岁以上的团级干部才能结婚,他到死都是一个人。 林向荣这一路打下来,不光靠勇猛,脑子也特别清楚。 阳曲镇敌人投诚,他不恋战,立刻带队直插敌师部,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化工厂见敌人举白旗,他不冒进,主动带少数人试探,这份冷静不是一般指挥员能有的。 他打仗从来不是躲在后面指挥,总是往最险的地方冲。 之前打张家口,他带着突击队夜袭山洞,硬生生把敌271师全端了,还活捉了师长和副师长。 这次去化工厂,他照样走在最前面。 他牺牲后,590团的战士们在总攻的时候喊着为团长报仇,最先登上太原城墙,得了“登城先锋团”的称号。 他没来得及成家,没享过一天太平日子,把一辈子都放在了打天下上。 这种把命交给信仰,把部队扛在肩上的人,才是真英雄。 忠魂埋骨三晋地,英名长照后来人,革命先辈用生命换的太平,从来都值得我们刻在心里。 【评论区聊聊】你心中的革命先烈最让人动容的品质是什么? (信源:林向荣牺牲 林彪曾借此文革审查徐向前——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