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33年,冰心收到了好友林徽因寄来的山西特产。她满怀期望的打开包裹,但却被特产

1933年,冰心收到了好友林徽因寄来的山西特产。她满怀期望的打开包裹,但却被特产给惊呆了。这份特产让冰心非常的生气,至此之后,她和林徽因的关系逐渐破裂,最后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那是一坛子老陈醋。 这坛醋,可不是咱们炒菜用的调味品那么简单。在那个讲究“话里有话”的文人圈子里,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一颗精准制导的导弹。林徽因的意思再直白不过了:既然你那么爱吃醋,我就送你一坛,让你吃个够。 这事儿的导火索,还得往回倒一倒。就在收到醋的前不久,冰心在天津的《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小说。这篇小说一出来,整个北平文化圈都炸了锅。 咱们得承认,冰心的文笔那是没得挑,但这篇小说写得太“写实”了。小说里描写了一位“太太”,长得美艳,爱搞社交,家里客厅天天高朋满座,周围围着一圈著名的诗人、哲学家、画家,个个都对太太众星捧月。冰心在文章里那种似笑非笑、带着点刺儿的调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就是影射林徽因那个著名的“太太的客厅”吗? 更绝的是,小说里还特意提到了“太太”的出身,暗示她是庶出。这一点,恰恰是林徽因心底最隐秘、最不愿意被人提及的痛处。要知道,林徽因虽然出身名门,但她的母亲何雪媛确实是父亲林长民的续弦,这在当时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冰心这一笔,可以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直接扎到了林徽因的肺管子上。 那时候,林徽因正和丈夫梁思成在山西大同风尘仆仆地测绘古建筑,爬梁上房,灰头土脸。等她回到北平,看到这篇小说,那种心情可想而知。她林徽因是什么人?心直口快,才华横溢,哪里受得了这种“暗戳戳”的讽刺?于是,她二话没说,直接就把从山西带回来的一坛陈醋送了过去。 这一来一回,两位民国女神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其实,咱们回过头来看,冰心和林徽因的决裂,归根结底是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剧烈碰撞。 冰心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型的典范。她出生在海军家庭,从小受的是那种规规矩矩的教育,信奉的是“爱的哲学”。在她眼里,女人结婚了就该相夫教子,安安稳稳过日子。她和丈夫吴文藻的结合,那是标准的模范夫妻,生活里充满了柴米油盐的温馨,少有那些花花绿绿的绯闻。 而林徽因呢?她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新女性。她漂亮、洋气,不仅在建筑学上有极高的造诣,文学、诗歌也是信手拈来。她的社交圈子,那都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的男人——徐志摩为她神魂颠倒,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梁思成对她宠爱有加。 在冰心看来,林徽因这种生活方式太“招摇”了,甚至有点“不守妇道”。尤其是看着一帮大老爷们儿天天围着林徽因转,冰心打心眼儿里看不惯。她觉得林徽因这是在玩弄感情,是在享受被男人簇拥的虚荣。她在文章里那种酸溜溜的语气,说白了,就是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甚至夹杂着那么一点点作为女性的嫉妒——凭什么你就能活得像个女王一样? 但站在林徽因的角度,她觉得这简直是不可理喻。她的客厅聚会,聊的是文学,谈的是建筑,关心的是时局,那是思想的碰撞,不是什么男女苟且。金岳霖住在她家后院,那是因为他们是精神上的挚友,是那种超越了世俗男女之情的默契。林徽因活得坦荡,她觉得自己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尤其是这种用道德大棒打人的卫道士。 这两人,一个像温吞的白开水,讲究纯洁无瑕;一个像浓烈的咖啡,热气腾腾又带着苦涩的回甘。这两样东西放在一张桌子上,本来就很难调和。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是林徽因生命中绕不开的名字,也是冰心非常看不惯的一个人。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后,冰心曾经给梁实秋写过一封信,里面的话冷得让人心寒。她说徐志摩是“天才自毁”,虽然对他的死表示惋惜,但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早就料到你会这样”的冷漠。她甚至直言,徐志摩死于“女人”之手。 这种态度,让林徽因怎么可能接受?对林徽因来说,徐志摩是她的知己,是为她写出《再别康桥》的人。朋友尸骨未寒,冰心却在旁边说这种风凉话,这在情感上就已经划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1937年抗战爆发后,大批知识分子南渡。冰心和林徽因都到了昆明。按理说,国难当头,老乡见老乡,又是昔日旧识,怎么着也该抱团取暖吧? 并没有。 在昆明的那几年,虽然两家住得不算远,甚至在同一个社交圈子里转悠,但她们几乎零交流。林徽因此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肺病折磨着她,还要操持繁重的家务和古建研究工作。而冰心在默庐过着相对安稳的日子。即便是在街上偶尔碰到,估计也就是点头之交,甚至可能连头都不点,直接擦肩而过。 这种“老死不相往来”,比大吵一架还要决绝。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彻底的漠视。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她依然在为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号,甚至跟吴晗当面争执得面红耳赤。而冰心依然在写她的文章,做她的社会活动。两条平行线,再也没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