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欢迎人社团队凯旋
“热烈欢迎我们的参会团队载誉归来!”这声真挚的问候,回荡在娄底市人社局。11月18日,娄底市人社局代表湖南省在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进行经验结束,以精彩的“三维坐标”答卷和一举斩获的千万订单,在全国舞台上唱响了“娄底声音”,擦亮了“娄底工匠”的金字招牌。

11月20日,“就”在金秋“职”面未来——2025年娄底市金秋招聘月专场招聘会现场。
荣誉的余温尚未散去,扎实的行动已然接续。11月20日,娄星广场上人头攒动,“就”在金秋“职”面未来——2025年娄底市金秋招聘月专场招聘会火热举行。87家本地优质企业带着1800多个岗位现场“摆摊求贤”,为不同背景的求职者铺就了通往职业梦想的路径。从全国性的高光时刻到本地化的精准服务,这一“远”一“近”之间,清晰勾勒出娄底市扎实做好做稳就业工作的系统性布局。
“品牌引领”与“现场送岗”:就业工作的双轮驱动
全国舞台上的成功展示,源于娄底多年来对劳务品牌的深耕,推动就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跨越。这一成果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市委常委及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就业工作6次,市领导先后22次作出批示,建立双周调度、季度分析机制,并开展覆盖100个村(社区)的劳动力就业调研,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政策层面,娄底打出援企稳岗、促创业、扩渠道的“组合拳”:1-10月累计为企业减负和发放补贴超2.2亿元,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来企业的“好日子”与群众的“稳岗位”。
扎实的工作转化为亮眼成绩: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1万人等核心指标已提前完成;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89.33%,城镇调查失业率5.2%,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列第4。就业资金地方投入同比增长30.1%,创业担保贷款发放4.77亿元,带动就业6147人,14家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技能深度”与“就业温度”:三维坐标下的民生关怀
娄底提出的“技能有深度、产业有广度、就业有温度”,精准定义了其就业工作的内涵。无论是全国舞台上展示的高精尖技能,还是招聘会岗位背后所需的专业化能力,都指向一个核心——通过持续深入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
从传统制造到现代服务,从智能农机到电子陶瓷,娄底着力拓展产业宽度。此次金秋招聘会涵盖多个行业领域的1800余个岗位,正是产业广度的直接体现。广阔的产业布局为不同背景的求职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空间,有效避免了就业结构单一化风险。
“载誉归来”时对团队的诚挚感谢,招聘会上为求职者搭建的广阔平台,推动劳务品牌成为就业致富“金名片”的终极目标,都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施政温度。这关注的不仅是就业率数字,更是每个劳动者凭借“娄字号”技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获得感和尊严。

从“人力输出”迈向“品牌驱动”:就业模式的深刻变革
全国大会上1200万元订单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娄底劳务输出完成了从“人力型”到“技能型”、从“打工经济”到“品牌价值”的根本性转变。如今,娄底向外界输送的已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依托“娄底电建湘军”“新化电子陶瓷工”等劳务品牌的高价值技能解决方案。

11月18日,劳务品牌合作签约现场。
这一转型效应也在本地市场持续释放。金秋招聘会上,“品牌赋能”作用不断内化与扩散:本土企业基于对“娄底工匠”品牌内涵的认同,纷纷提供更优质的岗位;求职者则凭借不断提升的技能素养,积极寻求更匹配的薪资与发展空间。这种良性互动,推动娄底就业市场形成内外联动、量质齐升的健康态势。
从全国大赛中的“尖子生”,到全域就业的“优等生”,娄底正以一场系统、深入而温暖的稳就业实践,生动诠释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之间的相辅相成。展望未来,娄底将坚持以品牌引领产业,拓展高质量就业新空间;以培训提升技能,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以服务优化保障,筑牢民生福祉根基。
当“娄底工匠”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当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湘中大地找到实现价值的舞台,娄底的就业工作便真正奏响了发展与民生的和谐乐章,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中最温暖而坚实的底色。(娄底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蕾通讯员许旺胜李艳易桥芬)
一审:谭洲伟二审:罗江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