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印度正式宣布了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中国聚酯变形纱启动反倾销调查,

印度正式宣布了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中国聚酯变形纱启动反倾销调查,距其撤销14类化工产品BIS认证仅过去9天,政策反转令人始料未及。 这波操作直接让不少中国聚酯企业看懵了,刚因为BIS认证撤销松了口气,转头就迎来反倾销调查,这政策“过山车”坐得也太刺激了。其实印度这看似矛盾的举动,核心就是“既要又要”的贸易保护逻辑——既离不开中国产业链的支撑,又想扶持本土企业,这种摇摆不定的做法,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两难。 先说说之前撤销的BIS认证,这东西对中国企业来说就是道“贸易门槛”。两年前印度实施这一认证后,中国PTA对印出口从2022年的96万吨暴跌到2024年的38万吨,占比从28%跌到8%,涤纶长丝单月出口量也从7万吨出头变成全年才16万吨。印度本想靠这招保护本土产业,可没想到自己的产能根本跟不上需求,国内涤丝市场很快出现供需失衡,只能转头撤销认证松绑。毕竟印度虽然纺织业需求旺盛,但涤丝产能增长一直滞后,2025年还得进口19万吨PTA补缺口,离开中国的供应还真玩不转。 可撤销认证刚让中国企业看到希望,反倾销调查就来了。这次调查是印度本土巨头信实工业这些企业申请的,理由是中国产品“低价倾销”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调查期长达15个月,正好涵盖了BIS撤销前后的关键时段,还要求中国企业37天内提交相关信息,时间紧任务重。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印度是想两头占便宜:撤销认证是为了让中国的上游原料能顺利进来,满足本土生产需求;搞反倾销调查,则是为了遏制中国成品的竞争力,给本土企业铺路。这种选择性开放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贸易公平的原则。 中国聚酯产品能在印度市场立足,靠的可不是什么“倾销”,而是实打实的产业链优势。2025年涤丝价格比去年同期跌了约10%,上海港到印度的海运费才850-1400美元,远低于3000美元的出口盈亏平衡点,成本优势一目了然。而且中国有完整的聚酯产业链配套,产能韧性强,2025年1-9月对印涤纶长丝出口已经同比增长31%,其中增量主要就是聚酯变形纱这类产品。印度本土企业竞争不过,就想靠贸易保护手段撑腰,这种做法根本解决不了自身产能不足、技术落后的核心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这波政策反转还和中印近期的关系走势有点拧巴。前阵子中印建交75周年,双方刚恢复直航、重开边境贸易点,稀土供应也恢复了,贸易额涨了18%,关系好不容易回暖。印度一边在稀土、工程机械这些领域需要中国的支持,一边又在聚酯产品上搞贸易摩擦,这种矛盾的操作只会破坏双方的互信。毕竟贸易合作讲究的是互利共赢,总搞这种出尔反尔的套路,只会让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心存顾虑,不敢放心投入。 印度这种政策反复,本质上是自身经济矛盾的体现:既想通过开放市场获取外部资源,又怕本土产业受冲击影响就业。可贸易保护从来都是把双刃剑,短期可能能给本土企业喘息空间,长期却会让它们失去竞争压力,难以成长,还会损害本国消费者的利益。毕竟限制中国产品后,印度国内的涤丝价格可能上涨,最终还是得老百姓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反倾销制裁 中企印度 越南反倾销 印度报复性关税 印度商品关税 印度反倾销调查 印度反倾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