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枢纽站乘车指引图帮助市民轻松了解运行线路
“请各位乘客坐稳扶好,车停稳后再下车,不着急。”清晨7点,15路公交车驾驶员的温馨提醒飘荡在车厢,着急上班的市民心里多了一份暖意。自《兰州市文明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以驾驶员文明引导为起点的暖心出行场景,已成为兰州交通的日常。与此同时,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以《条例》为行动纲领,紧扣“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运营监管、推广先进技术与清洁能源、优化停车资源配置”核心任务,统筹公交、地铁、出租车全领域发力,让文明从驾驶座延伸到每一个出行角落。
公交
线网优化织密文明出行网络
“《条例》为公交行业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其全面融入运营管理各环节,以绿色发展和服务升级践行文明理念。”兰州公交集团经营管理部副部长屈云飞介绍,作为公共交通网络的核心支撑,公交集团结合兰州综合交通大会战,集团全力推进线网优化与盲区覆盖,累计增开公交线路24条、优化调整60条,升级改造公交站点102处,让市民出行更高效便捷。同时以《条例》“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要求为导向,加速公交车辆迭代升级,目前全市城区2517辆公交车中,新能源车1478辆、清洁能源车926辆,绿色动力车辆占比达95.5%,从源头减少尾气排放,助力绿色出行城市建设。
此外,公交集团常态化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行车”主题活动,将安全规范与文明素养深植人心。在1路公交车厢内,“文明出行,始于足下”的公益广告张贴在醒目位置,驾驶员王师傅平稳停车后,笑着对刚上车的老人说:“您慢点,我等您坐好再开。”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兰州公交上随处可见。
“现在坐公交又方便又舒心,站点标识清楚,司机服务也好,看着车厢里的文明标语,自己也会注意言行。”经常乘坐公交通勤的市民李女士说。数据显示,目前兰州公交日均运送乘客130余万人次,成为市民文明出行的首选方式。
地铁
科技赋能打造文明出行标杆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兰州轨道交通以《条例》为指引,依托“八化建设”与科技赋能,推动文明服务提质增效。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兰州火车站站长魏伟伟表示,轨道公司将先进技术应用与运营服务优化相结合,让文明出行更具温度与效率。
在技术应用方面,轨道线网PIS系统(乘客信息系统)不仅承担文明宣传功能,每日以“全国文明城市兰州欢迎您”为主题播报,并常态化播放公益广告100分钟以上,更实现了运营调度的精准化,为春运、兰马等重大节会提供高效运力保障。今年1至9月,兰州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0820.41万人次,同比增长3.50%,日均运送乘客39.64万人次,高效运营的背后是先进管理技术的坚实支撑。
服务升级则让文明理念落地生根。在兰州火车站地铁站,刚下火车的杜奇倬拖着大件行李箱,正对着导向牌犹豫,值班站长立刻上前询问。“您往这边走,从C口出站步行50米就是长途汽车站,站内还有行李寄存处,您可以先存行李再办事。”
截至目前,兰州轨道交通“微驿站”已开展“爱心预约接力”66次,运营人员主动服务乘客724人次。暑运期间推出的“彩虹小便签”服务更是圈粉无数,工作人员将交通线路、就医指南等信息写在彩色便签上递给旅客,精准的服务获得广泛好评。
出租车
公益引领擦亮文明出行窗口
出租车是城市文明的“移动名片”,市交通委以《条例》为依据,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监督管理,推动运营规范与文明服务双提升。奔马出租集团总经理刘涛介绍,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从车身整洁、文明用语、规范驾驶等方面细化标准,引导从业人员自觉践行《条例》。
在清洁能源推广方面,全市12230辆出租车中,新能源车6212辆、清洁能源车6018辆,绿色车辆实现100%全覆盖,率先完成《条例》提出的环保要求。同时,以奔马出租集团雷锋车队为标杆,引领行业公益风尚,车队对65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提供免费接送服务,每年开展爱心送考、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让出租车成为传递文明的温暖载体。
“作为雷锋车队成员,我们不仅要遵守运营规范,更要主动践行文明。”奔马出租集团雷锋车队副队长郭晓宇指了指出租车顶灯正滚动播放着的“文明礼让,温暖兰州”公益广告说,“上周遇到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我特意把车停在无障碍通道旁,下车帮老人把轮椅搬上车,还提前联系目的地的家属接应。”
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晓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以《条例》为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完善运营监管体系,让每一辆交通工具都成为文明的载体,为兰州文明城市建设贡献坚实交通力量。
观澜新闻记者谭安丽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