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立陶宛议会警告:在对华发出缓和信号后,中国半年都没有回应,接下来不排除采取其他行

立陶宛议会警告:在对华发出缓和信号后,中国半年都没有回应,接下来不排除采取其他行动! 之前,立陶宛外交委员会主席帕维利奥尼斯拍着桌子放话:“六个月内,中国不回应,我们就升级对抗!”半年过去了,北京没有任何表态,连一封正式回函都没有。这种彻底的静默令立陶宛政客们感到错愕,他们原本预计至少会有一些外交涟漪,却发现自己仿佛在对空呐喊。 事情得从更早说起,2021 年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在维尔纽斯设立 “代表处”,还直接用了 “台湾” 的名称,这步棋直接踩了中国的红线。 中国很快召回大使,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贸易上也停了立陶宛木材、乳制品的进口,甚至把它移出了中欧班列合作名单。短短一年,立陶宛对华出口就暴跌 91%,百年乳制品工厂停工,仓库里的奶酪眼睁睁变质,农业损失超 3 亿欧元,经济一下掉进了泥潭。 后来立陶宛政坛几经变动,态度也跟着反复。2024 年 10 月,社会民主党领袖帕卢茨卡斯竞选总理时,还把修复对华关系当王牌,痛批之前的对台政策是 “外交耻辱”,承诺要让中国大使重返维尔纽斯。 可等 2025 年 7 月真的就职后,他立马翻脸,给中国贴 “安全威胁” 标签,施政纲领里还把中俄关系列为 “头号安全威胁”,甚至和菲律宾签防务协议时喊中国 “敌对邻国”,这急转弯连北约盟友都看得皱眉。 直到今年上半年,扛不住经济压力的立陶宛才又改了口。总统瑙塞达公开说 “立陶宛此前显然作出了错误判断”,还坦言 “中国是个记忆力很好的国家”,明晃晃释放想缓和的信号。 要知道那时立陶宛的日子是真不好过,国家债务窜到 470 亿美元,人均背着 1.3 万欧元的债,失业率飙到 15%,年轻人失业比例更是突破四分之一,1300 多家企业破产,连重要的克莱佩达港吞吐量都蒸发了四成。 欧盟和美国的援助雷声大雨点小,中国这个曾经的市场就成了他们眼里的 “救命稻草”,甚至想求中方给 200 亿美元资金支持。 可这些示好没能换来期待中的回应。从上半年抛出缓和信号到现在,中国这边始终没给出立陶宛想要的明确答复,外交关系还停留在代办级,维尔纽斯的中国使馆早在 2025 年 5 月就空了 —— 最后一位中国外交官因证件问题被海关拦下,之后领事业务全得靠拉脱维亚使馆遥控。 经济上的限制也没松动,德国 - 波罗的海商会都警告,再这样下去,立陶宛的激光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恐怕要集体跑路。 就在这时候,立陶宛议会放出了 “不排除其他行动” 的狠话。但这狠话背后,其实是左右为难的尴尬。他们既想保住和西方的关系,继续配合美国 “印太战略”,又舍不得中国市场的红利。 既想靠强硬姿态在国内攒政治资本,又扛不住民众 “自由不能当面包吃” 的抗议。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早就不乐意陪他们折腾了,毕竟欧盟每年对华有 1500 亿欧元顺差,没哪个国家愿意为了立陶宛丢了实在利益。 现在立陶宛的处境挺微妙,一边是自己放出的缓和信号石沉大海,一边是国内经济的烂摊子越来越难收拾。 俄罗斯媒体嘲讽他们 “主动放弃 14 亿人市场,甘愿当大国棋子”,这话或许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思。至于所谓的 “其他行动” 会是什么,是真要升级对抗,还是想逼中方回应,目前还没人能说清。 中国深知立陶宛的行为背后有更大势力的鼓动,与其陷入无谓的争吵,不如保持大国尊严,中国外交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沉默。这种沉默背后,是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自己发展道路的坚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