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给乌克兰送了8个多亿欧元的武器,结果一查账单,买单的是俄罗斯自己。就这么明晃晃地,用你的钱,买炮弹,轰你的家。怎么做到的? 就在11月14日,丹麦国防部向乌克兰交付了价值8.3亿欧元的武器装备,主要就是火炮系统、弹药这些硬通货,重点来了,这笔巨款的来源,不是丹麦纳税人的钱,也不是欧盟哪个国家的财政拨款,而是来自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所产生的“意外收益”。 自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冻结了俄罗斯中央银行和大量俄籍人士的海外资产,这些资产并非闲置不动,在金融机构运作中会产生利息、股息等收益,欧盟把这些钱叫做 “意外收益”。 丹麦这次援乌的 8.3 亿欧元,正是来自这笔钱,而且这已经是欧盟第二次动用这类资金给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了。简单说,就是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在欧洲金融体系里 “自动生钱”,这些钱转头就变成了打向自己的武器。 这笔钱的流向其实早有铺垫。早在 2024 年 10 月,丹麦就牵头搞了个 “丹麦模式”,专门用俄资产收益资助乌克兰军工企业,当时就额外拿出 1.9 亿美元,和欧盟的 4.4 亿美元一起,支持乌方生产 155 毫米车载炮这类装备,如今交付的这批武器,算是这个模式落地的重要成果。 更具体的运作逻辑是,乌克兰先提交武器生产合同,丹麦等国评估后用俄资产收益买单,生产出的武器直接交付乌军,整个流程形成闭环,资金从头到尾没离开过 “反俄支援” 的链条。 不过这种操作并非毫无争议,比利时就一直跳出来反对。因为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里,很大一部分由布鲁塞尔的欧洲清算银行持有,比利时担心一旦俄罗斯提出索赔,自己得承担巨额金融风险。 就在丹麦宣布交付武器的前一天,比利时首相还特意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谈了一小时,可最终也没能改变既定方案。 欧盟内部其实早就达成共识,冯德莱恩直言用俄冻结资产为援乌融资是 “最有效方式”,现在只是在想办法分担风险,让成员国保持一致立场。 俄罗斯这边的态度自然强硬,毕竟自家资产被这么 “挪用”,任谁都难以接受。要知道俄罗斯也冻结了欧洲国家在俄的资产,规模和被欧盟冻结的大体相当,双方形成了一种资产对峙的局面。 俄罗斯外交部多次放话称会采取反制,但目前还没拿出具体措施,这种僵局让欧盟更敢放手推进资金挪用计划。 有意思的是,欧洲国家对俄资产的态度一直很矛盾。就像德国一边跟着西方阵营对俄制裁,一边却批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控股的 “北溪 - 2” 项目,默克尔甚至说这是 “纯粹的经济项目”。 这种 “明反暗合” 的状态,让俄资产在欧洲金融体系里始终保持活性,也为 “用俄钱援乌” 提供了操作空间 —— 毕竟资产能产生收益,才有钱可被挪用。 丹麦这次交付的 8.3 亿欧元武器里,包含了不少实战急需的装备,刚好能补上乌军前线的缺口。而这背后最荒诞的逻辑在于,这些武器的资金源头,原本是俄罗斯用于国际经贸的资产。 现在欧盟用这种方式把俄资产 “变现” 为武器,等于让俄罗斯间接为战场对抗买单,这种操作在现代战争史上都算得上少见。俄罗斯如何反制、欧盟内部会不会因此出现更大裂痕,都成了接下来最值得关注的看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