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果然高明:美日德都找到她,她马上就派人给大陆带了一句话。郑丽文的咖位果然不同了,美德日三方接连邀请她见面,面对高市早苗,她替大陆喊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11月的上海,梧桐叶刚落满街道,国民党副主席张荣恭率领的代表团走进外滩边的会议中心,门口悬挂的两岸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这是三年来岛内政党代表团首次以正式名义踏上大陆土地,接待名单里,上海市台办主任亲自到场,握手时特意说了句“我们等这一天很久了”。 事情的发酵点,始于东京那场争议性的演讲。日本前首相高市早苗在涉台议题上抛出不当言论后,台北政坛陷入诡异的沉默——民进党当局忙着撇清,称“尊重日方言论自由”,而远在台北的郑丽文却连夜通过国民党党部发布声明,措辞直接得不像传统政客:“在台海问题上,任何外部势力的煽风点火都该闭嘴。” 这份强硬很快有了回响。一周后,张荣恭团队带着郑丽文亲笔签名的“两岸文化交流备忘录”出现在上海,备忘录里列着具体的合作项目——从大学生交换到农产品检疫互认,甚至包括共同修复抗战时期的历史档案。 就在两岸互动出现暖意时,柏林、华盛顿和东京的驻华机构却几乎同时行动。德国驻华商会派人赴台,希望郑丽文牵头推动“台德产业对话”;美国在台协会则提出“区域安全咨询”的邀约;日本自民党更是直接以“纪念台日交流50年”名义发出晚宴邀请。这些密集的接触,真的是认可她的两岸立场吗?还是想借她的影响力,在台海棋局中埋下新的棋子? 国民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资深党员私下透露,部分中常委对“过度亲近大陆”心存顾虑,担心被民进党扣上“卖台”帽子——这种担忧,恰恰反映了台湾政坛长期被“统独”议题绑架的现实困境。 上海会谈桌上,双方敲定的首批合作清单里,有一项是恢复台湾水果输陆的快速通关通道。这个细节背后,是台湾农业从业者积压了8个月的滞销订单;是台东果农在民进党“新南向政策”失败后,重新将希望投向大陆市场的迫切眼神。 短期内,这份合作清单可能让国民党在农业县的支持率回升5个百分点;长远看,如果两岸能持续以具体项目替代政治空谈,或许能慢慢消解年轻人对“统一”的陌生感——毕竟,当高雄的芒果能在48小时内摆上上海的超市货架,当台南的小吃摊主能来大陆参加美食节,抽象的“认同”就会变成具象的生活体验。 郑丽文的“高明”之处,或许正在于她跳出了传统的“喊话式外交”。她没有空喊“两岸一家亲”,而是让苹果和档案说话;没有在国际场合表演强硬,而是用具体的合作清单告诉美日德:两岸关系的稳定,才是区域繁荣的前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