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87年,女军医刘亚玲过关卡时被哨兵拦住,要求她拿出通行证才能过去,结果她掏出

1987年,女军医刘亚玲过关卡时被哨兵拦住,要求她拿出通行证才能过去,结果她掏出一枚手榴弹:这就是我的通行证! 这一幕发生在1987年的老山前线,彼时的中越边境战火仍未断绝,南疆战局紧张,伤员数量不断上升,若不能及时提供救治,势必会出现更大的牺牲。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我军担任军医的刘亚玲,毅然背上自己的医疗箱,奔赴前线。但在进入前线的必经之路上,我军设置了关卡,防止与战斗无关的人员,或者威胁作战后方的可疑人员进入战场。 刘亚玲抵达关卡时,直接就被哨兵给拦住了,按照当时的规定,要求刘亚玲出示通行证。这是寻常工作流程,哨兵的要求完全符合规定。我军的纪律极其严格,所以基本没遇到过有人敢违反规定。 但让哨兵没想到的是,今天他遇到了刘亚玲,她不仅没有按照哨兵的要求出示通行证,甚至还掏出一枚手榴弹,并扬言这就是她的通行证。若是敌人如此威胁,哨兵自然会当场击毙了,但面前的刘亚玲是军医,放她进入前线定然会挽救更多生命。 只不过,哨兵拦住她不是阻止她救人。一来是军中的规定肯定要执行,二来是刘亚玲不在此战的医疗支援名单中,放她过去担心她受伤。 但刘亚玲掏出手榴弹以性命相逼,这就是另外一个情况了,哨兵总不能眼看着刘亚玲死在自己的面前吧。最终,哨兵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放刘亚玲过去了。刘亚玲既然是女军医,为何没有通行证?说起这件事儿,就要从刘亚玲的特殊情况说起。 刘亚玲是西安人,家境优渥,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考入了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从学校毕业以后,刘亚玲被分配进北京301医院,当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不知道多羡慕她。从刘亚玲的这段人生轨迹来看,实在是太顺遂了,只要她踏踏实实的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未来的生活一定稳定且富足。 但刘亚玲偏偏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愿意安于现状,也不想走这条安稳之路。因为在刘亚玲心中,有着更加崇高的理想,她要到老山前线的战场上,用自己学到的艺术挽救更多生命。 据刘亚玲后来回忆,她当时看了一本书名为《南丁格尔传》,对这位家庭富足的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非常崇拜。南丁格尔和她的情况差不多,优渥的生活,顺遂的人生,却义无反顾的去了战争前线,用医术从死神手中夺回战士的生命,成为军中受人敬仰的女护士。 刘亚玲研究过统计学,得知战争中很多阵亡之人都是战伤死亡。而我军当时的医疗条件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对外作战时战伤死亡率要明显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她既然学了医,救人是第一使命,她要效仿南丁格尔,亲自去战场前线救人。 这样的想法,在刘亚玲身边人的眼中看来,简直是惊世骇俗!安稳的工作不要,美好的前途不要,偏偏要去有生命危险的前线?刘亚玲为此递交了7次申请书,院里领导拒绝了7次。一来是担心她的安危,二来是担心她年纪小,尚且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合理规划。 他们没想到的是,刘亚玲这么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生的追求。因此,刘亚玲请假一个月,瞒着家人和院里领导,只身去了前线。 前线很危险,猫耳洞的生活也很苦,战士们尚且感觉艰难,刘亚玲身为女孩子自然更不容易。且不说枪林弹雨,也不说随时潜入过来的越南特工,只说日常生活的细节,就已经让很多女孩子望而却步了。 例如洗澡、上厕所,在简陋的前线都是困难,女孩子的条件更艰苦。药物紧缺,食物匮乏,这些日复一日的困难,才是最难熬的部分。 但刘亚玲却不感觉苦,每天都坚持去前线救治伤员,甚至还参加过拔点作战和阵前出击。这实在是太疯狂了,而刘亚玲却接连去了6次前线,期间有3次是受了批准的,还有3次是没批准,自己偷偷跑过去的。 刘亚玲不守后方,营以下阵地去过14处,救治的伤员有130多人,没有一个因伤死亡。对于这一点,其他战地医生表过态,这些被救治的人中,如果没有刘亚玲,肯定要有不少人会死。 某部六连战士徐良,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徐良当时大腿动脉被子弹击中,刘亚玲虽然及时控制住了伤势,但必须尽快将徐良运往后方,不能及时抢救必死无疑。但前线距离后方医院有相当一段距离,途中有敌情,也有坎坷山路的阻拦,想要送过去并不容易。 刘亚玲主动申请执行护送任务,一只手按住输液的针头,一只手高举输液袋。路况不好时,刘亚玲干脆就爬到徐良的担架下方,车辆颠簸中支撑着担架的平稳。徐良在刘亚玲的帮助下,顺利送到医院,保住了一命。这是典型案例,也是刘亚玲在前线时期的缩影,徐良对刘亚玲很感激。 后来,院里催刘亚玲回去,但刘亚玲坚决不肯,就要留在前线救治伤员。前文提到的一幕,发生在一次拔点作战任务期间,刘亚玲手里的手榴弹是她的“光荣弹”,展现出她参战的决心。这一战中,她臀部负伤,却始终没提,一直救治20小时才下战场处理伤口,接受治疗时已经高烧昏迷了。 刘亚玲的事迹被军区知晓后,立下一等功。但她不居功,也不自傲,但也不愿意继续留在医院。反而选择回乡筹建乡村医院,为广大农民治病,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记者采访她,她不同意,说自己就是换一个地方救人,没什么了不起。